Page 190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190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的达标面积比例。② 4 类功能区:长度加权算术平均统计交通类型环境噪声平均
值,统计不同噪声影响水平下的路段百分比及昼间、夜间达标路段和抽样路段
比例。
2. 平均值法
其评价过程是:使用网格法,对城市评价区域内,进行普查监测,将所有的
网格测得的数据进行算术加权求平均值,按《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技术规定》(中
国环境监测总站物字〔2003〕52 号)中区域噪声环境质量级别划分表对声环境
质量评价,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分为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较好和好
5 个声环境质量等级,如表 6-3 所示。
表 6-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划分
单位:dB(A)
好 较好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W50.0 50.1~55.0 55.1~60.0 60.1~65.0 > 65.0
3. 模糊数学评价法
模糊数学中的聚类分析是一种数学方法,它的基本任务是把所观察的对象进
行合理分类。一般称要进行分类的对象为样本,再将样本的种种性质数量化,称
为样本的指标。将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用于城市环境噪声质量的分级评价,可用隶
属函数将噪声质量分级,并刻画出界线的模糊性。
4. 噪声综合污染指数法
在对城市环境噪声调查及布点测量的基础上采用的“城市噪声综合污染指数”
法,其表达式为 ,其中 PN 为城市噪声综合污染指数; 为城市平均等
效声级;L b 为等效 A 声级的基准值,一般可取 75(dB)。根据 PN 大小划分出
全城噪声污染程度级别。如果该评价公式中的厶值取的是该城市某功能区或行政
区的平均等效 A 声级,则是对该功能区(行政区)的噪声污染程度做出了评价。
5. 噪声地图
指利用声学仿真模拟软件绘制,并通过对噪声实际测量数据检验校正,一般
以不同颜色的噪声等高线、网格和色带在地理平面和建筑立面上表示噪声值分布
图。噪声地图是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将噪声源的数据、地理数据、建筑的分布
状况、道路状况、公路和铁路交通资料以及相关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和计算后生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