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2 -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P. 192
环境监测技术理论研究与探析
的噪声地图。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已对西直门桥—德胜门桥—马甸桥—健
2
翔桥—学院桥—蓟门桥—西直门桥这样一个“矩形”的 12.7km 范围绘制北京城
区第一张区域噪声地图。
随着一些新学科的创立和相关理论不断地发展,国内外对复杂系统的综合评
价又提出了多种方法,如人神经网络法、物元分析、集对分析等方法,但这些方
法目前在环境科学领域多用于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在声环境质量评价
上的应用尚不多见。
(三)声环境监测评价原则
以监测数据为基础,绘制环境噪声地图可以比较真实、客观、具体地反映
绘制区域的环境噪声情况,但还缺少与一个与之匹配评价方法,来评价城市整体
声环境质量好坏,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为制定城市未来发展规划提供科学
依据。
环境噪声评价方法,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原则。
1. 以人为本原则
有利于保护声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经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贯彻落实《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2. 客观性原则
评价内容公开、公平、公正。评价方法,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
响,客观真实反映城市声环境质量。
3. 全面性原则
评价过程中考虑人口分布、建筑布局、区域面积等城市自然因素影响。评价
范围覆盖全面,充分考虑各类噪声源污染特点。综合考虑昼、夜间两个时间段对
环境质量的影响。
4. 实用性原则
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用,具有科学性和可实施性,促进声环境质量改
善。评价过程中考虑监测部门的实际监测工作情况,确保评价所需的监测数据可
用性;评价方法及评价过程科学、简单、可操作性强。评价中涉及的数值要求,
有合理的科学依据,突出标准的科学、合理与严谨。
5. 统一性原则
评价方法应充分考虑与其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标准限值、监测方法等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