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3 - 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研究
P. 223

第八章  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第八章  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第一节  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


                 一、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


                 (一)专业设置模式存在局限性
                 高层次会计信息化人才应该具备较扎实的会计学与计算机复合型知识架构基
             础,但是,由于会计学与计算机专业分别属于社会科学与理工科(自然科学)不
             同的学科范畴,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形成其专业知识

             体系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高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上。
             会计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是分别按照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
             来定位的。要培养会计学与计算机高度融合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学生在校期间必
             须进行社会科学与理工科的思维方法、分析方法的训练,并且打下较扎实的会计

             学与计算机复合型知识架构基础,但是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模式很难培养这种复
             合型人才。教育部对专业设置有统一规范要求,新增专业审批过于严格,这在一
             定程度上限制了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虽然这些年许多高校的教育培养模
             式在不断进行改革,如按一级学科大类招生,共修基础课、主辅修及双学位等,

             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由于没有正确的引导机制,管理、执行较困难,容
             易流于形式。
                 (二)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目前,许多高校对会计学专业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不够重视,在专业人才培养

             方案所附的课程设置中只有一门会计信息化课程,即会计信息系统,一般是在大
             三时开设,课时不多,一般为 64 学时,主要包括理论知识 + 上机实验。其中,
             理论知识部分主要内容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以及
             会计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如账务处理、固定资产、薪资管理、财务报表等模块)

             分析与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等,侧重培养“开发类”会计信息化人才;
             上机实验部分一般以用友 ERP-U8 或金蝶 K3 等会计软件作为操作平台,主要培



                                                                                 ·211·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