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研究
P. 25
第一章 会计学概述
持稳定,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才能真实可靠。如果有迹象表明,一个会计主体早
已因不能履行它所承担的各种义务而难以为继,这一假设丧失了它正常经营的前
提,则所有以这一假设作为基础的公认会计原则和方法自然就不适用。即在企业
经济状况恶化,无法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也可以允许不采用持续经营假设,而另
行做出合乎情理的会计处理。
(三)会计期间
会计期间(accounting period),是指为了定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
动情况,便于清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及时地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
会计信息,而人为地将一个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期间划分为若干个均等的会
计期间。
企业的经济活动在时间上是持续不断的。为了及时地提供制定财务决策所需
要的经济信息,对于那些引起资产和权益增减变化的经济活动,就必须设法定期
地予以计量,登记和呈报。显然,会计人员不可能等到企业结束它的全部业务,
并将各项资产变为现金,将各项负债清偿完毕以后,对它进行结算,由于会计人
员无法知道企业将于何时结束它的业务,也就不能等到它结束经营时才为它编制
会计报表。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为了及时提供会计主体的利润实现情况,反映
其生产经营成果,会计期间的划分对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由于有了
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由于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
生了权责发制和收付实现制,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
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可以是日历年,也可以是营业年,企业还由于各种
各排的季、按月编制财务报表。但需注意,会计期间的长度必须相等,以便进行
比较。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monetary measurement),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
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体表现为商品的购销、各种原材料和劳务的耗费等实
物运动。由于商品和各种原材料及劳务的耗费在实物上不存在统一的计量单位,
无法比较,为了全面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核算客观上需要一种
统一的计量单位作为其计量尺度。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
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是交换的媒介和价值的储藏物,是债权和债务的清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