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研究
P. 45

第二章  银行会计



             候,他们所坚持的修正行为却又导致形势向反方向上的急剧恶化。这种情况出现
             于我们目前所讨论的时期。到管理当局终于意识到国际贷款业务的弊端时,一切
             已经太晚了。如果执意采取纠正措施,就要冒陷入一场突如其来的崩溃的风险。

             当他们最终坚持银行必须承认自己的亏损时,又在不自觉中对诸如农业、石油业
             以及航运业构成了压力,造成抵押品价值的崩溃。
                 商业银行也犯了许多错误,但至少他们还有一个借口:他们是按照管理当局
             所颁布的指导方针来行事的,他们的职责在于竞争而不是为整个体系的可靠性分

             忧。在下面所说的意义上,他们的借口是充分而有效的。因为只要不涉及欺诈行
             为,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当局在实际上总是要出面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这也的
             确是管理当局义不容辞的责任。
                 每当局势恶化到了危急关头,管理当局总有一套辩护词。从某种程度上讲,

             也的确可以归咎于个别成员的能力不足。在这个紧要的关头上,如果不是沃尔克
             就任了联邦储备局的主席,形势也许会发展成截然不同的结果。在困难的形势面
             前,他表现出了积极的热情,并且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解决方案,这对于一个官僚
             机构来说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另外,也确实存在着机构上的原因。中央银行被授

             权作为最后的贷款人,但是它的日常权力同它在处理紧急事态时的巨大权力极不
             相称。本来期望他们能够应对危机的管理与控制,可是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他们
             的表现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要想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然要求包括国会
             和行政当局在内的整个机构协调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凡是急需进行的改革几乎

             总是不可能及时地实施。
                 1984 年的银行危机留给我们一个悬而未决的悖论。在储蓄吸收机构的管制
             弱化同确保储户不受损失之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的不平衡。担保的做法使金融机
             构得以随心所欲地吸收额外存款,而管制弱化则赋予他们在极大的范围内使用这

             笔存款的权力,此二者的合并,无异于一张不受制约的信贷扩张通行证。这是一
             个自联邦存款保险系统诞生之日起即已生根的疾病,只不过在这机构成立的时候,
             银行已被置于严格的管制之下了。风险与回报之间的不平衡,在非管制化趋势成
             为热潮之后变得更加显著了,终于在 1984 年走到了危机的关头。

                 联邦储备局只得扩展它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功能,保证所有的储户,无论大小
             都能够免于损失。这使得银行能够躲过储户加之于他们的最后一重惩罚。没有惩
             罚,也就没有任何约束。现在,除了管理当局之外,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金融



                                                                                  ·33·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