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业财融合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研究
P. 43
第二章 银行会计
强力推销人员,开始了狂热的举债活动。在此之后,他们又过度投资于风险极大
的不动产贷款以及固定利率抵押贷款业务。如果其中任何一笔出了问题,立刻就
可以找到另一家将这笔贷款接过去,以此作为另一笔贷给它的更大款项的交换。
在利率开始上调之后,公司以指数比率提高了其抵押贷款平均固定利率水平。纳
普相信,通过这种方式,他得以开展了一项具有极高收益水平的业务,当然前提
是利率最终能够下跌。不过,即使利率始终居高不下,只要他的业务量达到一定
的程度,政府也就不会允许它宣布破产:如果是正面,他就赢了;如果是反面,
他也不会输。这种算计当然是正确的公司的存款额很快地从 1982 年的 49 亿美元
增长到 1984 年的 203 亿美元。随着公司财务状况的日益恶化,纳普被迫辞职(在
收下了高达七位数的离职金之后),然而公司却得救了。
大陆伊利诺伊公司和美洲金融公司危机在1984年的爆发差不多后相继出现。
这是银行与储蓄业的真正的转折点,尽管这一事实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银
行监察员们如梦初醒,记起了自己的法定责任,开始集中精力检查那些不良贷款。
管理当局提高了资本需求标准,并且执意加强坏账储备银行只得收缩资产负债表,
出售资产、整顿贷款以备转售,而不再是像以前那样往账面上一摆了之。不健康
的增长终于告一段落,调整过程开始了。
乍看之下,调整进行得极为顺利,出人意料。银行逐渐熟悉了整顿贷款以备
转售的业务,许多新的金融工具投入使用,从浮动利率到抵押转售票据。每当有
必要的时候,总会有其他的机构接替银行的角色垃圾债券已经取代银行贷款,成
为企业合并的主要筹资来源,国库券取代了欧洲美元存款吸引海外资本的功能。
取消外国人所持债券的预扣税的政策,同银行扩张转折点在时间上的重合并不是
偶然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银行的财务状况应该已经得到了改善。个别银行也许受到
了损害,因为他们不得不认亏出场,然而整个行业作为一个整体应该比过去可靠
得多。股票市场已经对这一外在的变化做出了积极的反应:银行股票市值上涨,
价格升水。
然而危险期并未结束。只有当一种趋势已经被扭转过来的时候,人们才能看
清先前的狂热所带来的后果。只要银行还有机会,他们就会竭力用增发贷款的伎
俩来掩盖其不当贷款。可是,到了银行被要求计提坏账或可疑贷款准备金时,再
用这套手法对他们来讲已经没有什么好处了。与此相反,银行会急不可耐地清算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