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道路及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管理
P. 112
道路及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管理
Technical Management of Road and Bridge Engineering Test
用含氯离子的材料或外加剂;第二,增加钢筋保护层厚度;第三,采用自防水混
凝土阻止水分渗透;第四,在混凝土内加入阻锈剂,阻止钢筋生锈。
2. 梁体混凝土裂缝
裂缝是桥梁的主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梁的支座两侧、跨中、梁底等位置。不
同位置的裂缝产生的原因也是不同的。正确地认识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以便提
出防护措施,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一般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
类是由于载荷引起,如受弯构件、受拉构件等在载荷作用下的混凝土受拉区开裂;
另一类是由变形引起的非载荷裂缝,如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混凝土的
收缩等。但其根本原因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太低。
第一,载荷裂缝。混凝土桥梁在常规动、静载荷与次应力下所出现的裂缝称
为载荷裂缝,包括直接应力裂缝以及次应力裂缝。直接应力裂缝主要由于结构受
力假设与实际受力不符;载荷少算或者漏算,结构安全系数不够;在使用阶段超
出设计载荷的重型车辆过桥造成的裂缝。次应力裂缝一般是由于桥梁结构中经常
需要凿槽、开洞等施工,产生巨大的应力集中,造成桥梁裂缝的出现。
第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由于混凝土具有明显的热胀冷缩性质,其内外
温度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出现裂缝。而在混凝土浇筑初期,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
水化热,致使混凝土温度快速上升,而混凝土表面具有良好的散热性,使得表面
温度上升较少;但其内部散热条件差,热量不易散失,导致温度上升。最终受到
温度的作用,混凝土产生裂缝。
第三,其他原因引起的裂缝。施工及前期混凝土养护不当引起梁体收缩裂缝
的出现。此外,使用材料不当,如水泥水灰比的配合不当,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
不当等原因,也会引起裂缝的产生。钢筋混凝土规范明确规定,结构在不同条件
下允许存在一定宽度的裂缝。但在施工中,应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产生,
使结构尽可能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尤其要尽量避免有害裂
缝的出现,从而确保工程质量。正常的工作裂缝是指在计算控制之内的裂缝,而
非正常裂缝则是超出裂缝宽度限制范围的裂缝。
桥梁裂缝的防治措施:第一,载荷裂缝对桥梁损害较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
面去解决:一是合理布置桥梁受力钢筋,使钢筋均匀受力,避免局部受力,引起
桥梁裂缝;二是确定设计载荷,严禁超载重型车辆通过,确保桥梁在不超过设计
载荷的条件下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地保护桥梁不出现载荷裂缝。第二,对于温度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