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道路及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管理
P. 113
第三章 桥梁检测理论研究
裂缝,在一定的尺寸范围之内,混凝土构件面积越大,其温度应力越大 . 为防止
混凝土温度裂缝的产生,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具体方法有:第一,合
理选择混凝土材料,降低水化热,如选择中低水化热混凝土材料,以控制混凝土
温度的升高;选择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减少水泥和水的用量,增强混
凝土的和易性,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温度。第二,控制混凝土的出机和浇筑温度。
第三,采取内降外保法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度差。
(二)下部结构病害
桥梁下部结构主要支撑上部结构载荷,并将其传来的恒载荷和车辆等活载荷
再传递至基础。下部结构出现的病害主要有基础沉降、桥墩开裂、钢筋锈蚀、混
凝土剥落等。究其原因在于人为的(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等)以及自然的(地
质、风雨、冰冻等)因素影响。
第一,基础沉降。施工过后,桥梁在运营状态下受到上部活载荷的影响,导
致地基土压缩,土中水分流失,引发基础沉降。一般桥梁在建成通行之后,都会
出现基础沉降现象,但沉降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不做处理。
第二,桥墩开裂。桥墩开裂的裂缝可分为竖向裂缝、水平裂缝和网状裂缝。
若施工时处理不当,会导致墩身水平或竖向裂缝的产生。墩身竖向裂缝主要是地
基软弱或者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除此之外,由于施工后混凝土水化热和内
外温度差,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使得墩身出现网状裂缝。钢筋锈蚀、混
凝土剥落。桥墩以及基础由混凝土浇筑而成,但由于混凝土裂缝的存在,使得自
然界中的水能够沿着裂缝侵入钢筋保护层内部,导致钢筋在水环境下生锈,进而
引发体积膨胀,混凝土剥落现象。对于桥梁基础沉降现象,主要防治措施有:第
一,基底夯实、换填,加强基底承载能力,降低软土及弱地基对承载力的影响;
第二,做好基坑排水工作,防止基础长时间浸水;第三,严格施工,基桩开挖时
避免超挖、少挖,在开挖后的最短时间内进行砌筑基础;第四,避免上部活载荷
超出设计载荷,保证基础不受外部载荷的影响而导致基础沉降。
针对桥墩开裂现象,主要防治措施:第一,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从塑性状态
转变到弹性状态时,浇筑温度越低,其开裂倾向越小,因此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
度可减少墩身温度裂缝的产生。第二,施工时选择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的模
板,以承载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其他原因产生的载荷。第三,混凝
土振捣密实、均匀,可有效防止收缩裂缝的产生。第四,在桥梁运营阶段,对潜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