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道路及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管理
P. 49
第二章 道路检测理论研究
路基处理。
强夯施工:又称动力固结法,是用起重机械将 8 ~ 40t 夯锤起吊到 6 ~ 25m
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冲击
应力,迫使土体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
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
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地基加固方法。平定高速公路对填挖结
合部及冲沟填筑段均设计了强夯处理,填挖结合部每 3m 进行一次十吨强夯,落
距为 15m,并设置了土工格室,以防止不均匀沉降;冲沟填筑段每 5 进行一次强
夯,由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派专人对强夯的落点布置及落距进行检查及记录,保
证了强夯的效果。边坡处理用黄土填筑路基时,路基每侧应填宽 30 ~ 50cm,以
利边坡处的压实。成型后的黄土路堤边坡应及时拍紧、整平、刷顺,做好防护工
程,以减少雨水对边坡的侵蚀。
(6)地表处理
若基底为软土则承载力不足,地下水位较高,对基底的强度影响较大。所以
施工时应特别注意:首先,采取拦截地表水的措施,防止地面水下渗,减少地基
湿陷性下沉。其次,若地表为软土,应根据软土的埋层、深度、路堤高度、填筑
材料等因素分别采取换砂砾、抛石挤淤、灰土垫层、塑料排水板、设砂垫层、粉
喷桩等加固措施。最后,当地下水位较高,潜水层埋藏不深时,可采用排水沟、
暗沟、渗沟及渗井,以降低地下水位,排除路基范围内的渗出水,且其应有合适
的断面尺寸和沟底纵坡。
3. 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原因及处理方法
(1)路基沉陷的主要原因
黄土路基的沉陷主要由于黄土路基的压缩变形大,垂直节理发育,排水不畅
等原因造成。第一,对于高填路基,黄土基底本身的压缩变形大,强度不够,施
工时又未充分预压,或采取换填措施,一旦有水浸入,就导致路基的湿陷。第二,
由于黄土垂直节理比较发育,且植被少,土质疏松,只要有水的作用,就容易引
起水土流失,造成路基沉陷。尤其大暴雨,极易使黄土层或路基形成沟穴、坑洞,
甚至掏空路基,危及安全,这是导致路基沉陷的主要原因。
(2)路基陷穴的主要原因
使黄土路基产生陷穴的主要原因,除了与土的结构和水的潜蚀有关外,还与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