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道路及桥梁工程检测技术管理
P. 57
第二章 道路检测理论研究
3. 养护措施
第一,裂缝灌封。改性沥青或热熔密封胶可以直接灌缝宽度在 6mm 以下的
细小裂缝。对宽度在 6mm 以上的较深裂缝,要进行开槽和贴缝处理,能够有效
黏结裂缝两侧沥青混凝土,防止雨水下渗。
第二,注浆法加固基层。将水泥或石灰浆通过导管注入地下空洞和脱空中,
或利用流动浆液的渗透、挤压和劈裂效果,提高基层密实度和回弹模量,从而改
善其物理力学性能,形成强度高、稳定性好、抗渗性能强的新结构层。注浆法施
工时不需要挖除原路的路面结构,施工简单迅速。
第三,翻修重建。翻修重建是解决路面结构病害的最有效方法,是目前道路
养护工程中的主要处治方法。当道路基层的结构强度基本丧失或完全失去承载能
力时,应对整个道路的结构层进行翻修重建,将道路的面层、基层、底基层以及
发生损坏的部分路基全部挖除,重新铺筑道路的各结构层。该方法能够彻底改善
路用性能,缺点是成本高、影响道路正常通车。
(三)工程实践
1. 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沥青路面出现沉陷,面层沉陷长度达 11.5m,宽度
达 3.8m。采用三维探地雷达检测沉陷区域地下结构病害情况。其各层结构设计
如下:上面层为 4cmAC-16 Ⅰ的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为 5cmAC-20 Ⅰ型中
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为 6cmAC25 Ⅰ型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上基层为 19cm
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为 19cm 水泥碎石,底基层 20cm 石灰土。
2. 检测结果
2
道路右幅有 43m 明显沉陷,路基区域脱空严重,脱空所在深度约为 1.5m,
2
但无法计算空洞高度。道路左幅有明显开裂,有约 1.3m 宽的 10m 沉陷,且路基
区域存在明显脱空,深度约为 1.5m,但无法计算空洞高度。两处脱空“两黑夹
一白”,反射系数为负,说明两处空洞被水填充。
3. 结果验证
为了验证三维探地雷达技术识别脱空病害的准确性,采用现场踏勘、钻芯取
样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地下 1.5 ~ 3m 位置存在空洞病害,空洞高度约
1.5m,这充分证明了三维探地雷达识别病害的准确性。钻芯取样结果发现脱空深
度达到 1.5m 时,三维探地雷达无法识别空洞高度。这是由于该路段检测前有降雨,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