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高山风电场工程建设实践与运维管理
P. 103
第三章 高山风电场交通道路建设
(二)区域地形
黎平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向湘桂丘陵盆地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
东南逐渐降低。平均海拔高程 695m,最高点为西北部德化乡的老山界,海拔
1589m;最低点为东南部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 137m,也是贵州高原边
缘地势的最低点。地貌类型以雪峰山西南余脉组成的以前震旦系轻度变质岩侵
蚀切割低、中山山地为主;由从江县贯洞向北经县境至锦屏县敦寨的断裂谷地,
为石炭、二叠系灰岩构成的岩溶浅丘。中山山地分布于县境西北部,海拔一般
1300 多米,最高达 1500 多米;河流切割 300~500m,相对高差较大。低中山地
分布于本县中部,海拔 800~1100m,为清水江与都柳江的分水岭。北面的清水江
流域,地面受河流切割较浅,属低山丘陵宽谷盆地。分水岭以南的都柳江流域,
河流切割较强,深切达 500~600m,山地坡度多为 30° ~40°,在地貌上具有山高、
谷深、坡陡的特点。大稼风电场场址位于黎平县西北部地貌类型属于中山。
(三)道路设计
风电场场内道路首先要满足施工期的风机设备运输、吊装及大型设备的进场
要求,其次要满足后期运营期间的设备检修、日常巡视等要求。根据风机生产商
提供的风机运输要求,业主运管期间的要求,风电场场内道路设计过程中应遵循
以下设计原则:
第一,应确定合理的平面线性布置。在平面主线布置过程中既要尽量避开山
体陡峻、沟谷幽深的地方,又要避让基本农田、村民房屋集中的地区。场内有道
路通行的,沿已有道路进行布设,修整、改造当地已有低等级村路、土路等,以
降低道路建设成本。
第二,山区地形复杂多变,山体陡峻,工程道路起止点高差较大,道路两侧
树木、杂草丛生,行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行车视距,风电场道路工程参照《公路
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宜采用 15km/h。
第三,道路布设应具有灵活性。在可以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地段,应按照设
计规范进行设计,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地段,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
如,在地势较为平缓、视野开阔、具备高填方的有利地段,要加大道路纵坡坡度
(在保证运行安全的前提下,以同地区同类型的项目为参考,可按经验设置道路
纵坡,一般设置在 10%~12% 之间),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道路长度,节约投资,
而且可以使道路顺利通过地势陡峻段。又如,由于风机叶片尺寸较长,道路平曲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