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高山风电场工程建设实践与运维管理
P. 98
高山风电场工程建设实践与运维管理
林业部门和建设企业,组成联合调查小组,对风电场建设施工、后期生态修复开
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情况作为批准试生产和环境保
护验收的重要依据。同时,通过强化执法、专项打击违法违规使用林地、建立风
电开发黑名单、加大植被恢复验收审查力度等方式强化风电项目开发的事中、事
后监管,督促相关企业进行生态环境修复。
四是建立或完善风电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基金。由政府、风电项目投资建设企
业、风电项目受益方共同出资建立风电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制定长远的生态保护
和修复规划,对积极进行生态修复的企业进行奖励和补贴,鼓励企业积极开展风
电项目建设生态修复。
第三节 高山风电场道路建设实例
一、河西走廊风电场道路建设
河西走廊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而具有强烈的狭管效应,形成了特有的
风能资源聚集带,更是成为甘肃省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最为集中的地区。为充分利
用河西走廊地区丰富的风能资源,2008 年 4 月,国家发改委审查通过了《酒泉
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根据该规划的总体目标,酒泉风电基地风电装
机容量 2015 年达到 1271 万 kW,2020 年将达到 2000 万 kW。截至 2014 年底,
甘肃风电并网突破 1000 万 kW,装机容量居全国第二,这标志着酒泉千万千瓦
级风电基地初步建成。截至 2016 年底,甘肃省风电装机容量达到 1277 万 kW,
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本地总装机容量的比例达到 41%,位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河西走廊地区的风电建设已经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
影响,主要表现在建设过程中基坑开挖、修筑道路及人类机械活动频繁等,增大
了地表裸露面积,使原生地表的覆盖物和土壤结构遭受严重破坏,导致土壤抗蚀
性降低,而且恢复难度大。该区也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导
致该地区环境容量有限,对人类的活动敏感性强,极易加剧当地水土流失。尤其
是风电工程配套道路的建设施工扰动面积大,是风电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防治的
重点区域。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