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高山风电场工程建设实践与运维管理
P. 96
高山风电场工程建设实践与运维管理
员要对场内风机进行检修和养护,使其在运行时一直保持稳定状态,减少机器运
行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在机器出现不良情况时,其噪声会飞速上涨,必须立
即停机检修。
第三,风电场中的风力发电机组高达百米以上,风轮直径从几十米不断增加
直逼 200m,这些庞然大物在阳光照耀之下必然产生光影,影响周边居民和动物
的生活。因此,风电场在微观选址阶段就要根据机位点地形结合周边民居和养殖
场所分布情况,科学选择合理的风机光影影响时段,计算光影影响角度和距离,
以确定风机机位点的安全距离,消除风机光影所造成负面影响。
3. 强化生态水土稳固程度
在防治风电场周边水土流失问题时,要制定可靠的防治措施,提高水土生态
稳定性。针对具体风机机位,合理布置物料堆场、设备站位,制定科学吊装工艺,
优化吊装平台尺寸,尽量减少开挖面积与土石方开挖量。条件具备情况下,可在
风机吊装平台周围种植灌木防止水土流失。对于可能会发生滑坡的地方可采取开
挖边坡、扩大种植灌木和混交乔木的范围等措施。在地表砾石较大的地区,可在
土壤表面种植藤蔓,防止砾石移动,同时及时纠正风电场边坡切割造成的土壤问
题,改善该地区整体土壤质量状况。针对升压站周边环境的水土问题,可以种植
耐贫瘠、耐旱、耐阴、耐光、耐高温的早熟禾。这类植被不仅能在零下 20℃生存,
在零下 9℃环境下也可以保持色泽。同时,以草坪内灌木为装饰,不仅可以增加
该区域的美感,还能够保持该区域的水和土壤条件。
4. 注重风电场与周围环境协调性
为有效缓解风电场周边生态环境问题,提升风电场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非常
关键。在完善风电场周围生态环境状况时,要科学调查当地地形地貌特征、土壤
情况、植被情况以及水文气候等,在了解当地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之后,才可以
制定出更加精准的对策来助力生态环境复原效果。在进行风电场生态环境调查期
间,要利用可靠的评价和分析手段来分析其运行和建设阶段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预设科学的复原目标与执行原则,再提出复原方案的具体标准。在对详细的复原
方案进行设计时,要和施工人员展开深入的沟通,在掌握风电场目前整体工作情
况之后确定复原工作核心内容,如水土流失等,利用对核心内容的优化加强风电
场生态治理质效。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