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高山风电场工程建设实践与运维管理
P. 97
第三章 高山风电场交通道路建设
5.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现阶段,我国有很多珍稀植被地区还没有纳入环境保护名录,比如我国云南
省西部地区。由于缺少针对性法律政策管制,风电场在建设期间,有可能因为应
对环境保护意识不足而对植被和环境造成破坏。鉴于此,国家需要尽快补充和完
善相关领域的法律政策制定,同时向社会进行定期宣传。以此从国家方面获得生
态环境建设的政策支持,并让社会大众充分了解陆上风电场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
护的重要价值。将国家制定的法规政策有效落实,将政府、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大
众充分结合,形成合力,共同助力陆上风电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为确保我国风电事业可以获得绿色健康、长效发展,需要立足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深入研究。第一,落实风电场生态环境现场勘查、监测,挖掘生态环境的
实际情况与机理,为生态环境维护以及气候变化预防政策、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第二,构建风电场生态、气候与环保一体化模型,为国家各类下垫区、各类气
候区不同规模风电场布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反应度评估制定可行性工具与方法。
第三,进一步研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风能资源的变化趋势,为后续风能资源
深度开发做好准备。第四,构建风电场运行过程中生态环境变化评估标准与评价
体系,健全风电场建设工程环境评估机制。第五,根据风能资源实况,落实生态
环境影响管制下,风电场局部开发与适配性电网研究,以此支撑风电与电网长效
管理,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长期风电发展目标的落实提供助力。在未来,国
家还需要继续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结合新时期研发出的新技术提高陆上风电场
建设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并实现生态文明信息化维护目标。
一是加强风电建设企业的生态环保意识。在风力发电场建设规划初期,投资
建设企业应当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仔细的评估、分析、论证后,科学合理规划
布局,精心设计施工方案,尽可能地避开生态敏感区域,把风电项目建设对自然
生态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
二是加大风电项目建设后的生态环境修复投入力度。在前期合理规划的前提
下,制定详细、科学、合理的生态植被恢复长期规划,明确生态恢复资金,加大
人力、物力投入,实施生态景观修复,逐步恢复已破坏的地表植被等,积极开展
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同时对建设道路周边进行绿化、美化,使风电场道路成为绿
色道路和风景道路,实现风电绿色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监管力度。建议由政府主管部门、环保部门、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