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高山风电场工程建设实践与运维管理
P. 95
第三章 高山风电场交通道路建设
(三)生态环境缓解措施
1. 倡导科学选址从源头控制污染
为了保护风电场区植被与环境免遭破坏与污染,首先要在源头上进行控制。
在风电场施工之前要准确定位风电场施工范围,同时制定严谨可行的施工方案。
第一,在风电场开发建设前期,详细勘察风电场周边具体情况,根据场区及周边
地形、地貌、水文、动物、植被、设施、村落等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合理地微观
选址,科学地进行风电场总体布局规划,把风电场全寿命期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动植物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控制施工期间产生的噪声污染以及环境影响等不足,
尽量抑制当地范围内动植物受到的影响程度;第二,在结束风电场科学布局规划
后,施工人员要和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制定严谨的施工方案与操作流程。例如,
在风电场施工期间要避开雨季,避免雨水给项目建设产生不良影响,控制水土流
失出现概率。施工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文明生产,如通过轻装轻卸和洒
水等手段减少由于项目施工而产生的负面大气环境影响。
除此之外,在风电场建设和运营阶段势必会产生相应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水等
垃圾,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程度不一的影响,需要利用科学的方式逐渐降低其对
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彻底处理掉建设期间出现的生活与作业废水,可以利用废水
集中收集的方式实施统一处理。针对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废品可以在施工现场临
时开设垃圾堆放区,定期清理、集中运输,降低风电场施工期间水源和固体废弃
物的污染影响。
2. 多元化手段控制环境破坏
第一,在开展风电场施工阶段需要临时占地,因此需要存储当前施工区内表
土,在施工结束后,将这部分土壤填充回去,为后续植被复原打好有利基础。如
果当前施工区域属于项目永久性用地,则该区域就不能用土壤回填来复原植被,
并且此区域植被在遭到破坏后也不能恢复到施工之前的状态,这时可采取异地补
偿措施,也就是在周边某地区复原同等数量与质量的植被,采取占一补一原则,
控制风电场项目工程对周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
第二,在风电场运营期间无法避免噪声的出现,这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
度的噪声污染。风电场噪声主要来源于风轮叶片扫风、叶片变桨、机舱偏航、机
舱内设备旋转、刹车和振动、箱变运行等。优化风电机组结构,设计制造低噪音
的风力发电机部件和整机是控制风电场噪音最根本的途径。此外,风电场运维人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