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高山风电场工程建设实践与运维管理
P. 99

第三章 高山风电场交通道路建设



                 (一)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北山)之间,
             全区海拔 1100~1500m。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类型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
             多大风,年降水量 40~150mm,年蒸发量 2490~3522mm,多年平均风速 2.2~4.2m/s,

             而年均≥ 8 级以上的大风日数 15~68d、沙尘暴日数 10d 左右。年日照时数 3033~
             3316h,无霜期 118~159d。风电场集中连片区域地表均被戈壁砾石及细砂覆盖。
             土壤类型主要有灌淤土、风沙土、灰棕荒漠土和盐土等,有机质含量低,肥力

             差,结构疏松,抗冲性和抗蚀性能弱。植被属荒漠草原植被类型,覆盖率仅 4%
             左右。
                 (二)河西走廊风电场道路特点与水土流失特征
                 1. 风电场道路特点

                 风电场道路的作用是将各个风机机位、升压站与主要进场干线连接起来,以
             满足风电场施工及检修期间交通运输的需要,因此在风电场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风电场道路主要由进场道路和检修道路两部分组成,在风电场
             施工期间为临时施工道路,在运行期间为永久检修道路。在施工期作为临时施工

             道路使用的时间较短,但其对宽度、转弯半径和平整度要求较高;在运行期作为
             永久检修道路使用时没有特殊要求。在风电场建设施工和设备安装阶段,道路除
             应满足施工运输材料和设备的要求外,还应满足安装风机的大型起吊机械和运输
             大型设备的要求。采用何种运输工具和起吊设备,应根据风机组件的具体外形尺

             寸和重量确定。
                 2. 风电场道路施工的水土流失特征
                 河西走廊地区风电场道路建设加剧的水土流失主要是因施工中破坏原地表植
             被和地表结皮引起的,侵蚀类型以风力侵蚀为主,兼有水力侵蚀。根据有关研究,

             河西走廊地区风电场道路施工扰动面积约占工程总扰动面积的 2/3,土方开挖量
             占工程开挖总量的 3/4 以上,平均单个风机需要配套检修道路的长度为 487m,
             因此风电场配套道路的建设注定是风电场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区域和
             重要环节。

                 (三)风电场道路优化设计与施工工艺
                 1. 风电场道路设计要求
                 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针对风电场道路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设计单位



                                                                                     89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