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高山风电场工程建设实践与运维管理
P. 100

高山风电场工程建设实践与运维管理



            都是依据风电场的地形地貌参照风机生产厂家的资料、各大电力集团在实践中总
            结出来的经验性集团设计导则和典型设计进行设计,一般风电场道路设计仍参照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1987)中四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并与风机厂

            家提供的运输报告和大件设备运输厂商提供的资料相结合。目前国内风电机组安
            装主要采用履带吊或汽车吊作为吊装机具。道路的宽度主要取决于大型吊装设备
            大小,根据不同风机类型选择适合的大型吊装设备。每个履带吊对道路的要求也
            不同。

                风电场道路对整个风电场工程来说是辅助工程,对风电场道路的研究和设计
            也多见于山地风电场,对戈壁荒漠区风电场道路的设计和研究则较少。由于戈壁
            荒漠区平坦开阔,不受建筑物、树木和农地等因素的制约,道路建设成本较低,
            因此风电场的设计重点在于确定风机位置和排列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资

            源,而往往忽视了对道路的优化设计。风电场道路设计时首先需要与已经确定的
            进场道路相连接,充分利用现有道路,对不能满足要求的已有道路进行局部改造,
            其次路径要与已经确定好的每台风电机组施工平台相连接,最后在满足前两项要
            求的前提下,对路径进行优化,使路径最短,以达到节约土地、节省投资的目的。

            总体来讲,风场道路的设计要求在满足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遵循永临结合、
            经济合理、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和使用方便的原则。对于分期建设的工程,还应
            兼顾前后期项目建设的衔接。
                2. 河西走廊风电场道路施工形式

                河西走廊地区风电场地势平坦,一般不涉及征地拆迁,道路施工相对简单。
            道路施工大多采用机械挖填和人工辅助修筑的方式进行。在充分利用现有道路的
            前提下,为尽量减少施工扰动面积和破坏植被数量,必须严格控制施工作业带。
            在局部地段开挖和填筑路基时,应在路基填方段最大限度地利用挖方,尽可能做

            到挖填平衡。简易施工道路宽度主要取决于大型吊装设备大小,路面宽度一般为
            7~10m,采用泥结碎石路面。待风力发电机组设备吊装完毕后,在简易施工道路
            的基础上保留场内永久检修道路,路面宽度一般为 4~6m,由于运行期风电场内
            交通量不大,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一般采用级配碎石路面,其余路面自然恢

            复即可。
                道路施工还应优化施工工艺,合理安排工期。风电场内施工道路的施工除参
            照相关标准进行外,还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优化施工工艺,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



            90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