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0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190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Research on Animal Biotechnology and Reproduction


            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前额叶功能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这为揭开精神
            分裂症发生的神秘面纱奠定了研究基础。
                此外,灵长类动物还用于中风、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陈宁等通过立

            体定向技术将红藻氨酸注入猕猴右侧海马内,建立了癫痫猕猴模型,观察到其影
            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结果与人类颞叶癫痫非常相似。Ge 等通过向猕猴脑区显微注
            射内皮素,建立了猕猴脑缺血性中风模型,而后采用靶向 AAVNeuroD1 的基因
            疗法,可再生的新神经元能对成年灵长类动物缺血性中风后受损的大脑进行组织

            修复。这些研究结果为脑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治疗奠定了基础。
                (三)其他神经系统研究模型
                随着对灵长类动物越来越深入的研究,灵长类动物还用于生物钟紊乱对人类
            睡眠障碍影响、人类进化、视力衰退等领域的研究。Liu 等和 Qiu 等构建了敲除

            BMAL1 的生物节律紊乱的食蟹猴模型,观察到在幼龄时期昼夜活动异常,在环
            境中极少探索,面对工作人员时出现躲避与蜷缩行为,对新事物表现出负面、消
            极的反应行为与抑郁症患者极为相似。Shi 等采用慢病毒系统成功构建了 11 只携
            带人类大脑发育与进化重要基因 MCPH1 的转基因猕猴模型,首次尝试研究人类

            大脑进化,观察到脑发育延迟的猕猴有更好的工作记忆和更短的反应时间,显示
            了大脑发育过程中单个基因的人类特异性突变引起的新生变化,是人类特有的遗
            传机制。随着年龄的增长,GABA 等神经递质在脑部的几个区域的抑制作用都会
            有所下降,Leventhal 等使用 GABA 和 GABA 激动剂改善了老年猕猴的视力。Hu

            等对幼年猕猴用不同相关色温(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CCT)构成的 4 种
            典型光源研究了 CCT 与近视眼轴增长之间的关系,阐明了低 CCT 光照下猕猴的
            眼轴增长显著小于高 CCT 光照下猕猴眼轴增长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近视提供
            新的手段和方法。可见,人类疾病灵长类动物模型在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研究领

            域中的巨大潜力与贡献。
                (四)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近几年,随着生物医药领域的迅猛发展,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项目的启动,
            以及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如 SARS、新冠肺炎等)等重大需求,灵长类动物使

            用需求快速增加,多种因素造成灵长类动物资源的紧缺,一定程度影响了神经系
            统疾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受到大分子药物快速发展的影响。考虑到灵长类动物对药物较为敏感,国内



            176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