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194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Research on Animal Biotechnology and Reproduction
并未建立起全国性的学术研究团体。从 1966 年到 1976 年期间,之前形成的学科
梯队被打散,学科发展停滞,致使我国动物营养学发展受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
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而自 1978 年至今是第 2 阶段快速发展时期,我国相继制定了奶牛、猪、鸡
等动物的饲养标准,相继出台了很多推动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动物营养学界也
积极响应,开展了很多工作,为畜牧业和饲料加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从
世界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史来看,动物营养学已经完成初期蜕变,逐渐走向成熟,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发生转变的是思维。由古代朴素直观的思维演变到近代分析
式思维,再演变到当今的系统科学思维,中间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
辩证的、不断进步的学科发展过程。传统动物营养学把生命现象看作“复杂的钟
表结构”,主要关注外界及人类赋予的“设定值”,就是按照时刻循规蹈矩地走,
却忽略了动物自身的调节机制。
例如,研究反刍动物对纤维类物质的消化过程时,传统动物营养学只注重瘤
胃内消化,而忽略了瘤胃后消化作用,事实上,反刍动物消化是一个组合过程,
应当研究改进每一系统、每一层次和各个消化过程之间的综合效应;传统动物营
养学研究方法也多局限于还原法,着眼于部分或局部分析,未将部分统一为整体
进行研究,缺乏系统互作全局性,技术上为单一技术运用或几项技术简单相加运
用,这就相当于用机械的方法来研究辩证的生命现象,而动物体与周围环境的物
质交换和能量代谢绝不是一个简单相加的过程;正如饲料不同营养组分之间存在
相互协同、颉颃、互补的作用,动物对这些物质又具有不同的消化代谢特点,因
此,相互间的作用效果是辩证统一的,绝不是表面上的简单加减;传统动物营养
学涉及的内容主要以静态表述为主,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动物营养需要量和饲料
营养价值两大方面,研究领域表现出的特征也是静态的、平面的、单一的,但任
何动物的生命过程都是动态的,用静态描述评价动态过程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由于历史局限性、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等诸多因素,导致传统动物营养学发展
的不成熟和不完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动物营养学由表观营养
向微观营养转变,现代营养学家们更注重研究动物生命现象的起源以及机理,由
分析思维向系统思维转变,自然动物营养学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并快速发展。
经过历史进程中的去粕取精,科学家们不断总结,不断将新技术运用到研究中。
对比发现,传统动物营养分析思维存在很大局限性,但研究者们的思维也在逐渐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