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6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196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Research on Animal Biotechnology and Reproduction
包括近年来出现的许多新兴分支学科,如目前很热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
动物营养学上的运用亦是走入微观层次的一种进步,但如果过分关注技术应用层
面的问题,甚至单纯认为分子营养是今后动物营养学的唯一研究方向,则缺乏系
统性和全局观。我国最近 30 年的动物营养学几乎是从头开始发展,但势头迅猛,
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今后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要想建设符合我
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特点的动物营养学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
大力发展自主创新,实现技术突破,这就必须提升到动物营养学发展战略层次上
来,用可行的战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
(二)继续挖掘代谢机理,重点集中在分子水平
当前,分子生物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开展生物学相关研究广泛运用的技术手
段。近年来,国内许多营养学家都开始对动物营养代谢和调控机理进行分子水平
的研究,动物的许多生命现象的机理都要追溯到基因层次,因此,基因工程在动
物营养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目前,研究各种营养物质对动物机体的基因调
控和表达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热点。例如,通过控制饲粮营
养成分的变化来调控动物体内相关基因的表达,使动物达到最佳生产性能。许多
研究表明,蛋白质、脂类、糖类、微量元素等营养素对动物基因的表达都有相应
的调控作用。当饲用植物中存在一些含量稀少但对动物机体有益的物质时,可以
利用基因克隆技术使其大量表达来实现体外合成与生产,例如,甜菜碱、抗菌肽、
植酸酶等有益活性物质的人工合成,但怎样使人工合成的产物与天然产物的生物
学活性达到一致水平是未来研究需要攻克的难点。由于饲料中存在的营养素多种
多样,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杂,因此,要彻底阐明饲料营养素对动物基因调控
和表达的影响机制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
(三)系统营养观念不断发展,致力于营养互作和平衡研究
2004 年,我国著名动物营养学家卢德勋先生正式提出系统动物营养学发展
战略,系统总结了我国动物营养学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同时,还创新地提出
了一些动物营养学领域的新概念和新发展方向,使得系统动物营养学成为一个具
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动物营养学理论体系。该理论把动物营养学的研究范围上升到
机体—分子的微观层次,宏观上从机体上升到环境层次。
系统动物营养学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2010 年,卢德勋
先生首次提出动物多层次营养平衡理论框架,以日粮层次为主导,影响动物消化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