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3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193
第七章 动物营养技术发展
第七章 动物营养技术发展
第一节 动物营养学的发展
一、动物营养学的发展概况
所有学科的发展都是一个自然辩证的过程,动物营养学也不例外,它是在人
们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中产生的,并且不断被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从
远古时期开始,人们就对食物与某些疾病的关系产生了感性认识,当时的“营养
学”还远远不能称之为一门学科,但这些零散的经验为营养学的形成提供了实践
素材。如公元前 3000 年前,我国就有推荐甲状腺肿患者食用海带的记录,在春
秋战国时期就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朴素的平衡膳
食观点。而世界营养学的发展是从法国化学家 Antoine 创立燃素学说开始奠定基
础,至今已然走过整整 275 年的发展历程。
从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 30 年代,为有机营养学发展阶段,在这 80 多年里,
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能量利用率上;到 1875 年,美国
成立全球第一家饲料厂,标志着动物营养学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从 20 世纪 30 年
代起至今,为现代动物营养学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937 年,由美国 Maynard 所
著的《动物营养学》出版,标志着动物营养学从此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
国的动物营养学科主要是从德国和美国引进来的,之后,许多动物营养学界的先
驱为我国早期动物营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王栋教授编著的《动
物营养学》是我国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动物营养学专著。在新中国成立后,各行业
开始快速发展,动物营养学也正式步入发展轨道,大致可分为 2 个阶段。
初期阶段(1949—1976 年)的工作局限于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工、
贮存等方面,有学者虽然提出了一些畜禽饲养标准方案,但并未付诸实践,发展
并不健全。当然,这一时期许多老一辈动物营养学家也为学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各农业院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主要在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和动物营养需要
量上取得一定成果,开展了饲料消化和代谢方面的试验研究,但由于多种因素,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