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51
第二章 病毒性动物疫病防控
比传统的检测方法更快速,成本更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与传统的 AIV 检测方
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等优势和潜力,但是其检测正确性和重复性
还需验证。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结合移动终端进行 AIV
的现场检测也将成为新的趋势。
五、禽流感疫苗应用
欧美国家对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起步较早,因而拥有较为完善的疫苗接种体系。
美国学者艾伏里西诺(2006)在其著作《打败禽流感》中也提到,禽流感病毒具
有演化功能,例如 H5N1 亚型就是其演化的结果。禽流感病毒的这种自我变种的
特性,导致病毒的传播更加轻易,防控难度更高,因此需要依靠疫苗来降低感染
引发的危害。根据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于 2021 年 9 月发布的临床分析显示,
家禽接种疫苗大概需要 90mg 才能产生防病效果,因此为防备禽流感病毒的流行,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购入了 200 万剂的禽流感疫苗,以加强对禽流感的防控
能力。
我国对禽流感疫苗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目前也已非常成熟。刘梅等(2017)
发现,禽流感疫苗产生的免疫效果与家禽的体质有关,如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对
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比一般鸡类的更大。吴姣姣(2019)在研究中发现,
H5+H7 禽流感二价灭活疫苗对鸡、鸭和鹅等家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仅可以降低家禽感染病毒的概率,而且能减少接种对家禽的负面影响,保护家
禽饲养的经济效益。综合而言,我国对于禽流感疫苗接种的研究相对成熟,能够
对家禽进行充分的免疫接种和防控,避免禽流感的危害扩大。
(一)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原理和种类
疫苗属于免疫保护性生物制品,动物接种后,经过机体识别后,疫苗能够有
效地结合机体的免疫系统,进而产生针对相关病毒的抗体,从而成功抵抗病原体
的入侵。同时,动物机体会产生相关的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并且能够产生记忆
免疫细胞,进而长期地抵抗或减弱病毒的侵扰。而随着各国对疫苗研究工作的推
进,禽流感疫苗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当前,疫苗可以分为治疗性疫苗和预防
性疫苗,而根据性质又可分为灭活疫苗、载体疫苗等。
(二)禽流感疫苗免疫接种的作用及方式
接种疫苗能够有效地控制禽流感的传播,而接种疫苗的目的在于有效提高禽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