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54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Research on Animal Biotechnology and Reproduction


            够对异源 pdmH1N1/2009 猪流感产生较好的保护作用。Yao 等通过对 H1N1 亚型
            流感病毒 M2 蛋白的研究,研制出了 M2eDNA 疫苗,通过对小鼠的接种试验,
            发现该疫苗能够对人体产生免疫保护作用。RNA 疫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常

            规的 mRNA 疫苗,另一种是扩增的 mRNA 疫苗。Norbert 等利用核苷酸对病毒
            HA 的 mRNA 进行修饰和纯化,经小鼠等动物的体内实验,发现其能够有效、
            广泛地保护机体,在注射部位以及淋巴中能够产生激烈的免疫应答反应。同时,
            mRNA 疫苗能够和灭活病毒竞争,在 T 细胞反应等方面更具优势。在我国科研

            人员的努力下,农业农村部于 2018 年正式批准了首个禽流感 DNA 疫苗。
                (四)纳米疫苗的应用
                1. 纳米疫苗作用机制及其毒性机制
                (1)纳米疫苗作用机制

                纳米疫苗是以纳米材料作为抗原载体,一方面可利用其作为载体来提高抗原
            递呈能力及对抗原的吞噬能力;另一方面,可利用其刺激免疫细胞的能力来触发
            机体的固有免疫反应,并最终诱导有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纳米颗粒是指粒子直
            径大小在 1~100nm 之间的微小颗粒,因其大小和表面功能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

            理化性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电子产品、药物递送及诊断和治疗医学
            等领域。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被用于疫苗研发,主要包括 4 种类型:病
            毒样颗粒纳米疫苗、自组装蛋白纳米疫苗、聚合物颗粒纳米疫苗和无机颗粒纳米
            疫苗。

                不同类型的纳米载体在体内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特征和作用机制,从而影响
            疫苗接种。病毒样颗粒由于它们结构与病毒相似,可增强免疫原性,可与树突状
            细胞(DC)的模式识别受体结合,且糖基化的病毒样颗粒容易与树突状细胞的
            聚糖识别受体相互作用,这也有助于病毒样颗粒的摄取,增加免疫原性;自组装

            蛋白颗粒可通过高度有序且重复性高的抗原序列而不通过滤泡协助性 T 细胞,直
            接激活 B 细胞,大量增殖形成生发中心,分泌特异性抗体;阳离子聚合物纳米
            颗粒可与核酸形成复合物,可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激活免疫系统,pH 依赖
            型聚合物,在体内酸性条件下,与可电离的氨基乙烯侧链共轭结合的聚天冬酰胺

            发生质子化,可促进核酸的递送;无机纳米颗粒,如金纳米颗粒,在生物环境中
            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低毒性、非免疫原性和良好的抗原负载能力,且可刺
            激多种免疫细胞产生促炎因子和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 g1β(ILg1β)、



            40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