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88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Research on Animal Biotechnology and Reproduction


            致死亡。肉毒梭菌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牛羊采食了腐烂的草料,草料内变性的蛋
            白容易滋生肉毒梭菌,肉毒梭菌进入牛羊体内,随着血液的流动蔓延至全身,主
            要攻击机体的神经阻滞和神经肌肉接头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神经会造成严

            重的破坏,还会对胆碱能神经末梢的功能造成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量急速降低,
            使神经信号无法正常传导。
                在诊断方面,应对病死牛羊的肠道内容物进行采集,充分研磨后静置 1~2h,
            用 2000r/min 的速度进行离心,加入抗生素后接种于试验鸡或鼠,当试验动物出

            现运动麻痹、呼吸困难甚至出现死亡时,可确诊为肉毒梭菌病。牛羊感染肉毒梭
            菌后死亡率较高,因此治疗应当尽早且有针对性。在感染的初期阶段,可以肌肉
            或静脉注射多价肉毒梭菌抗毒素血清,如果明确具体感染的肉毒梭菌类型可直接
            注射相应类型的单价抗毒素血清,效果更佳。由于本病是采食了腐烂的饲料所导

            致,可以通过洗胃、灌肠或使用泻剂的方法使毒素快速排出体外,降低牛羊对毒
            素的吸收。同时注射 10%~40% 的乌洛托品以促进氨和甲酸的分解,帮助患病牛
            羊的恢复。此外,可通过注射 20% 的安钠咖注射液达到兴奋强心的作用进行解毒。
            当牛羊采食量较低或吞咽困难时,应当及时注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


                二、防控措施

                (一)强化环境调控
                当前牛羊养殖管理中,大多数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都与养殖环境的

            好坏有密切的联系。当养殖场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时,有利于各种细菌的繁殖生
            长。需从养殖环境调控角度入手,结合具体的养殖规模,确定最佳的养殖场建设
            规模,要保证每一头牛羊都有充足的活动空间。日常要做好圈舍、养殖管理用具
            和运动场所的清洁和卫生消毒工作,及时清除环境中的各种致病源,切断病原的

            传播途径,防止细菌通过多种途径向整个牛羊群体传播蔓延。清理的粪便和各种
            污染物应该进行无害化处置或堆积发酵,保证养殖环境的干燥整洁。另外养殖场
            中的吸血昆虫、老鼠都是细菌传播流行的中间媒介,在疾病流行高发期应注重做
            好养殖场的防鼠灭蚊工作,及时消灭养殖场的老鼠、蚊虫等多种宿主,有效切断

            致病源的传播蔓延,构建完善的卫生消毒制度,对确保良好养殖环境有很大帮助。
            在卫生消毒过程中,应按照先清理后消毒,由内到外,由上到下由局部到整体的
            消毒方案,保证消毒密度和消毒频率。当疫病进入流行高发期后,可以适当增加



            74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