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动物生物技术与繁殖研究
P. 85

第三章  动物细菌性疾病防控






                           第三章  动物细菌性疾病防控




                                第一节  牛羊细菌性疾病防控


                 一、牛羊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一)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且存活率较高。一般
             情况下,沙门氏菌进入机体后无明显的发病症状,但牛羊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
             如气候突然变化、突然更换饲料、长途运输等,都会引发应激反应,机体的抵抗

             能力会大幅度降低,从而加快沙门氏菌的繁殖和传播速度,沙门氏菌繁殖的过程
             中会产生大量毒素,造成肠道的异常蠕动,使牛羊采食的乳汁或饲料不能很好地
             消化吸收,而是随着肠道的异常蠕动排出体外,出现腹泻。该病主要侵害幼龄的
             牛羊,以断奶前后的牛羊最易发病,青年、成年以及老年牛羊也可被感染。

                 除流产外沙门氏菌无宿主特异性,可以通过污染的水源、饲料、环境等造成
             感染。该病的潜伏期约为 1~2d,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腹泻型和流产型两类。腹
             泻型沙门氏菌病多发生于幼龄动物,患病牛羊表现为精神不振,体温升高,约在
             40℃左右,哺乳量降低,畏寒,弯腰弓背,大部分病例伴有腹痛,继而腹泻,部

             分患病牛羊呼吸急促,鼻腔中有大量黏液性鼻液,咳嗽。病程约为 2~5d,耐过
             急性期后可转为慢性感染。流产型沙门氏菌病在妊娠后期的母畜中多发,主要表
             现为流产,在流产前体温明显升高,精神萎靡,采食量减少,流产前后阴道中有
             大量脓性分泌物,也有少部分患病牛羊可以娩出成活胎儿,但胎儿非常衰弱并伴

             有明显腹泻,成活率极低。
                 在诊断时,应无菌采集患病牛羊的肠系膜淋巴或流产母羊的分泌物,将病料
             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以看到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菌体两端钝圆,无
             荚膜,有鞭毛,可自行运动,进行生化实验可使葡萄糖发酵产气,甲基红试验呈

             阳性,乙酰甲基甲醇试验、尿素酶试验以及吲哚试验为阴性。也可使用平板凝集
             试验进行诊断,当发生典型凝集反应时则确诊为沙门氏菌感染。



                                                                                     71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