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2 - 美术馆展览及策划研究
P. 212

美术馆展览及策划研究
            Research on Exhibition and Planning in Art Museums


                也可以利用色彩的膨胀与收缩提高美术创作“可视性”。红、黄等色彩能给
            人温暖的感觉,故称之为“暖色”,归之为膨胀色;青、紫等颜色使人联想到凄
            凉、寒冷,为“冷色”,归之为收缩色。使用膨胀色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要大,

            而使用收缩色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要小。设计中,可以利用膨胀色使某些按键或
            者功能区在同体积的按键或者功能区中脱颖而出,也可以利用同色或者相近色隐
            藏某些功能,还可以利用膨胀色和收缩色对比,集中用户注意力,强调某种功能。

                三、美术作品引入展览和重大历史题材艺术品创作


                (一)美术作品与博物馆展览
                1958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10 周年,为了向国庆 10 周年献礼,中共中
            央决定在北京新建中国革命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全国农业展览馆。在这几个博物馆的建设筹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
            征集美术作品。
                紧紧围绕陈列内容而展开创造的,罗工柳 1959 年创作的油画《毛泽东在井
            冈山》、侯一民 1961 年创作的油画《刘少奇和安源矿工》、詹建俊 1959 年绘制
            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以及石鲁 1959 年创作的国画《转战陕北》、潘鹤 1959

            年创作的雕塑《艰苦岁月》和《翻身农民》等,这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史上
            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绘画和雕塑艺术作品,都是广为流传的典范之
            作,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不同时期的众多陈列中都发挥过重要的支持作用。

                (二)重大历史题材艺术品创作
                2004 年至 2009 年,由中宣部、文化部、文联和财政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并立
            项开展“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绘画创作工程”,不但延续了继 1950 年至 1960 年的
            革命历史题材绘画作品所反映的历史、战争和伟人主题,还出现了场面更宏大的

            全景与半景画的构图,如作品《辽沈战役——攻克锦州》(作者:宋惠民、陈建军、
            张鸿伟等,2009 年)、《血战台儿庄》(作者:徐青峰,2009 年)等。人文气
            息浓厚,表现普通人生活的作品也出现在了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作品中,如
           《山村小学》(作者:孙为民,2009 年)、《青春记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

            者:陈宜明,2009 年)、《夏夜—恢复高考的日子》(作者:程丛林,2009 年)等。
                2011 年至 2016 年,国家组织实施了“中华文明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众多的艺术家深入典籍,凝缩史实,创作出《河姆渡文化》《仰韶彩陶文化》《良



            204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