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1 - 美术馆展览及策划研究
P. 211
第四章 美术作品的展陈设计研究
第三节 美术作品在博物馆的可视转化
现代博物馆不再是单纯以陈列为主的空间,而是一个社会化、人文化和艺术
化的社会公共教育综合体。占有一定空间、有构成美感、有视觉和感官艺术的美
术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辅助展项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类博物馆中,成为展陈
设计中具有艺术性、创造性及一定科学性的重要展项。
一、可视性原则的概念
可视性原则的关键在于“可视”二字,译为“可以看到”。传统意义上的“可
视性”是强调视觉上的通达性,即从一个位置或多个位置所能看到的范围或可见
程度,指的是视线和非视线的可达性。简单来说,就是指某事或某物能够被“看
到”的特性。
可视性原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景观设计、机械设计、平面设计、建
筑设计、美术创作设计等,其共通性是希望整个物体能够被用户轻而易举地理解。
从美术创作设计的角度来讲,“可视性”的一层意思是指实现美术创作功能的重
要操作部位显而易见,同时还有一层是指美术创作的功能实现和操作方式与步骤
等方面的信息可以被用户理解,再者是指美术创作的操作反馈能够向用户进行清
楚且准确的传达。
美术创作中“可视性”原则的利用是以“为用户提供清楚的操作线索”为目
的,意在使整个美术创作系统易于被用户操作,从而增强美术创作的易用性,避
免不必要的操作误区,增强用户体验。
二、美术作品通过色彩体现美术创作“可视性”
色彩是美术创作视觉属性中的一种,美术创作的视觉属性能够在美术创作和
用户的交互过程中使用户产生契合感,正确的设计语言可以暗示使用者正确使用
美术创作,减少操作失误。美术创作的视觉属性包括美术创作的形态、色彩、质
感等造型元素,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元素来增强美术创作的可视性。其中色彩能较
好地体现美术创作的“可视性”。色彩的进退、膨胀与收缩、明暗等特性对提高
美术创作的“可视性”设计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设计师完全可以借助色彩这
些特点来增强美术创作的“可视性”,给用户操作方式或者操作结果上的提示。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