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编辑转型与创新
P. 31

第一章  媒体融合概述



             机械融合的结果无非是,内容和传播途径、传播平台不是“适销不对路”,就是
             “生搬硬套”,出现将内容简单搬运现象,达不到该有的适应互联网特质的传播
             效果。

                 2. 被动融合
                 媒体融合发展,一方面是互联网发展趋势使然,另一方面有国家要求驱动的
             原因。由于坚守固有的内容生产方式和传播渠道,许多媒体对融合发展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特别是一些媒体负责人在固有思维的影响下,认为媒体融合是新概念、

             新花样,还抱有只要内容好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面对新的互联网舆论
             环境和国家提出媒体融合发展要求,一些传统媒体“为融合而融合”,根据有关
             政策导向做做样子,搭建的中央厨房成为只展示不“做饭”的摆设,投入不小但
             收效甚微。还有一些媒体盲目跟风,出现“你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盲从现

             象,根本没有融合效果,甚至搞得大家身心俱疲,影响对融合发展的信心。
                 3. 缺乏绩效引导
                 任何一项工作的推动,引导目标很重要。促进媒体融合发展,同样需要绩效
             引导推动。但缺乏科学绩效引导,是目前影响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媒

             体既有的绩效考核方式,具有明确指向性,考核项目设定具有科学性,普遍被单
             位员工认可,对工作开展起到激励推动作用。一些媒体将用于传统业务考核的制
             度,用于新媒体业务考核,生搬硬套的结果是员工找不到融合发展努力方向。一
             些媒体大胆尝试,打破原有的考核体系,重新设定指标,但对融合产品生产环节

             把握不准确,指标设定不科学,导致影响融合产品内容生产积极性。还有一些媒
             体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提出融合发展绩效考核方案,而是“拿来主义”,简单套用
             学来的绩效考核制度,由于“水土不服”,搬来的制度很难在本单位产生有效激
             励,让内容生产者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二)媒体融合应有的效果
                 媒体融合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带动的结果,要致力打造全程、全息、全员、全
             效媒体。其中,全程媒体要求对用户使用场景的全覆盖,全息媒体则反映了对变
             动的全面呈现,全效媒体则遵循了线上与线下目标与行动的统一。现在,互联网

             已植入普通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在互联网舆论阵地发出主流媒体最强音,
             全程体现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全息
             呈现新闻事件,让党的声音、社会正能量在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进而全效促进



                                                                                     23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