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编辑转型与创新
P. 33
第一章 媒体融合概述
要通过权威来源体现影响力,通过客观报道体现公信力,通过价值取向体现引导
力。既不能在网上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也不能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要以朴素
平实的产品内容影响人、感染人、鼓舞人,促进产生全效报道效果。
(三)媒体融合应把握的原则
媒体融合最终强调的是传播效果。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重塑了
传播的生态和格局,将过去分散的、闲置的资源重新链接,其思维的核心逻辑是
“互联互通”。要充分考虑互联网传播特点,将技术引领放在重要位置,积极研
判互联网互动交流传播新形式、新渠道,搭建、拓展网络传播平台、路径,将不
同类型的优质产品内容,在互联网的不同平台、路径,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
来,形成融合传播态势,产生融合传播效应。
1. 把握技术引领原则
科学技术发展一直影响和带动着媒体发展,但互联网技术发展彻底改变了传
统媒体单向传播的特点,颠覆了传统媒体固有的传播渠道。媒体原有的技术部门
必须改变职能、调整思路,适应互联网传播思维,从一定程度上要进行技术革命,
在即时、互动的互联网传播特点下,为媒体内容传播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以报
纸为例,发行部门主要职责是将报纸卖出去,起到的是拓宽报纸覆盖范围、扩大
报纸影响力的作用。而互联网传播,需要技术部门承担把新闻产品“推”出去的
重任,起到的是扩大新闻产品影响力的作用。因此,在互联网上搭建平台、开设
端口成为技术部门的主要职责。平台、端口推送的是内容,除了内容本身外,推
送效果好不好,需要技术部门与内容生产部门密切配合,一方面研究如何更好推
送内容,另一方面提醒内容部门如何生产适宜互联网传播的产品,实现内容和技
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增强互联网传播效果。
2. 把握“内容为王”原则
无论传播途径怎样变化,内容生产依然是媒体的主责主业,互联网时代依然
如此。但在媒介融合时代,对于内容的强调不同于传统时代的“内容为王”,而
是内容与关系的并存,即更重视新闻与用户的关系,树立新闻的产品观。互联网
信息海量、内容繁杂,媒体在适应互联网、拥抱互联网的同时,必须遵循马克思
主义新闻观,在把握产品内容真实性、客观性的基础上,将政治导向正确放在首
位,不应以追求点击量为基本目标,做吸睛游戏,生产媚俗产品。在具体内容生
产方面,要适应互联网多侧面、多角度传播新闻信息的特点,通过文字、图片、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