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编辑转型与创新
P. 35
第一章 媒体融合概述
播平台、传播渠道,设置不同的编辑部,编辑从采访中心提取成品稿件或新闻素
材,根据平台、渠道对稿件的要求,进行二次深加工,实现网络的更符合网络、
报纸的更适宜报纸、广播的更切合广播、电视的更满足电视,真正实现“一次采
集,多次分发”,在不同平台、渠道满足不同受众,产生广泛影响。
2. 以技术性及专业性定岗
媒体融合是体制机制的变革,从技术支撑到内容生产,再到推送传播,都
需要重新审视。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岗位的员工都需要找到自身定位,方能为媒
体整体融合发展发挥应有作用。以内容生产为例,现在有部分人认为,所谓的媒
体融合就是记者“一专多能”,一个人既是文字高手,也是拍摄图片能手,还
是录制音视频快手,以为在一个新闻现场有这样一位记者就能生产传送融媒体产
品。这是没有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结果很可能让记者在新闻现场
“顾此失彼”。媒体融合发展,同样需要讲究人岗相适,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
的岗位。对记者要求“一专多能”,但更应强调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否则,生
产出来的产品可能就是“四不像”,传播效果会大打折扣。当然,记者需要“多
面手”,以应对不时之需。媒体要加强融合报道技能培训,以便在突发新闻现场
或进入新闻现场记者人数受限的情况下,能有效应对融合报道需要,尽可能提供
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素材,为编辑留下第一手材料,便于整理加工进行
传播。
3. 以网络影响力做好绩效
引导媒体融合成效最终以产品效果来衡定。要想生产出高质量融合产品,绩
效导向起决定性因素。传统媒体都有相对成熟的考核机制,对记者以文字、图片、
音频、视频稿件记分制比较普遍,对编辑以版面量完成情况计分比较常见。对记
者、编辑的额外奖励,基本上都体现在得到领导批示、产生重大反响等方面。但
融合报道的基础是互联网,新闻产品影响除了用传统的方式考量外,点击、跟帖、
留言等也是衡量产品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在对记者、编辑考核指标设定中应充分
考量。所以,推动媒体融合要把改变绩效考核作为重点工作内容,让考核指挥棒
引导融合发展。“引导编辑记者补好‘脚板底下出新闻’这堂‘主课’,以更多
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产品涵养人心、抓牢用户,推出更多有价值含量的爆
款产品,占领传播制高点。”对记者可以在原来记分制的基础上,增加提供融合
报道素材指标,引导记者愿意练就多般武艺,在做好主责主业的同时能够为融合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