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31
第五章 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
基于大数据技术,创新高校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使之更加多元化、智能化、个性
化,实现由传统基于分数的评价向基于大数据的评价转变,由传统的结果评价向
过程评价转变。
(五)资源调控:优化组合、注重效能
推进高校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有利于对有限的教育教学、实验室、寝室等
资源进行重组、应配和优化,从而使教育资源具有新的结构,产生新的功能,提
高资源效能。在实践中,有很多高校投入巨资建设的实验室利用率并不高,而有
的实验室却人满为患,学生急于寻找实验室而限于信息缺乏或者人为设置的障碍
无法获得资源;与之类似,教室、图书馆的阅览室也存在这样的“两极”现象:
有的空荡无人,有的却排队占位甚至产生矛盾争执。高校资源大数据平台可以很
好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大数据中心建设要从理念上打破了所有教育教学、实验
图书等硬件资源的固定归属,从学校整体层面进行调控。其次,依托物联网、通
信、信息、控制、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资源、能源进行科学调配和利用,从而
实现管理的“模糊化”向“清晰化”、经验化向科学化转变。最后,通过大数据
平台实现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资源的方便、快捷获取。诸多高校在教育教学资源
管理智慧化方面已做出有益的探索。
(六)智慧学工:柔性管理、注重权变
大数据促进智慧学生工作,是大势所趋。其一,高等教育转型和高等教育大
众化发展,对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提出更多的挑战。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使
得高校学生规模逐年增加,专职学生管理人员的增比远远不及学生规模的增比,
学生工作的繁杂性和艰巨性大大增加。其二,在信息技术浪潮的冲击之下,学生
工作管理者传统的话语权正在被削弱,唯有顺应时代潮流,利用信息技术、大数
据技术等优势,增强话语优势和管理服务效果。其三,高校转型发展对学生工作
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教育管理目前正面临着“由精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
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存在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缺点,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是
柔性化。柔性管理要求以生为本,关注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动力持久性
和管理权变性。在小数据的年代,高校欲实现柔性管理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不
能随时随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科研、生活、社交等信息,且往往历经千辛万苦得
到的数据,最后因失去时效而显得没有意义,导致“赔了夫人又折兵”。建立学
生工作综合信息管理和决策平台,能够及时、全面获取学生工作大数据,能够快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