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37
第五章 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
(七)数据存储期限问题
高校教育数据存储从技术上来讲是可以无限期地,但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和
管理成本的角度来讲,应有一个期限。设立一个期限,一方面可以克服“无法遗
忘的过去”对学生一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阴影笼罩,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相关
数据专家在有限的时间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利用。但是这个数据存储期限设定受
多种因素影响,一是对于数据价值大小的界定,二是数据分析难易度限制。首先,
有关高校教育管理大数据价值大小认定的问题。价值是客体的某种属性相对于主
体需要的满足程度,主体对客体属性的需要越强烈,客体的价值越大。因此,价
值是一个主观概念,价值具有相对性和可变性。高校教育管理大数据的价值认定
究竟应以学校、还是学生为基点?究竟是以现在还是以未来为视角?这些问题都
没有确定的、权威的答案。数据价值如何界定,这是一个难题。另外,数据分析
难易度也是变化的。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和工具的进度,数据挖
掘的难易度具有变化性。究竟高校教育管理大数据要存储多久更合理呢?目前,
中国教育部教育综合信息平台上的学生和教师基本数据是终身的,因其搜集的是
基本信息,这也无可厚非其“数据终身携带制”。但是,对于高校而言,除了学
生基本信息之外的特殊数据、临时数据等明显不具有终身制的必要性和合情性。
(八)数据人才匮乏问题
美国之所以能够在大数据浪潮中处于潮头,与之重视数据人才、培养数据
人才密不可分。2009 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创性地设立了首席信息官和首
席技术官。2015 年,奥巴马邀请来自桂谷的 Twitter 前产品总监高德曼担任白宫
数字部主任,并称:“高德曼是这个数码时代的缔造者之一,他将给白宫带来新
的能量和最渴求的技术。”高校教育管理数据人才将成为连接大数据与教育应用
的桥梁,他们要解决的是如何实现教育管理大数据的价值。高校教育管理数据人
才是一个跨学科的数据人才团队,由多种角色人员组成,包括数据科学家、程序
员、统计人员、业务人员等。虽然市场对高校教育管理数据人才的需求日益增
多,但是目前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能够提供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
现实需求。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江儒山认为,如 Perntland(MIT)、
Andrew Ng 吴恩达这样的大数据专家,全球也不过二三百人,而赴其后尘者的新
锐大数据专家,估计全球不过千人。纵观全球,百分之七八十的优秀大数据专业
人才,都就职于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在高等学府和基础研究机构的大数据专家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