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41
第五章 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
前,大数据产业炙手可热,无论国内国外,学术界与企业界之间的人才竞争都非
常激烈。并且,中国目前还没有建立有利于大数据人才脱颖而出的培养机制。“本
来中国教育界、科技界的人才就缺乏,而在大数据领域,统计、机械学习等相比
而言更弱,所以这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中科院院士鄂维南说,“中国在校用
户和技术支撑人员比例较低,接近 80% 的‘211’高校在主管全校信息化建设和
规划工作的部门中都拥有 16 人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有超过 50% 的普通高校的
专业技术人员在 16 人以上,而 70% 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 16 人。
并且,真正懂技术的专业人才缺乏,而管理人员过多,使得各高校信息化建设人
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美国高校的 IT 部门人员均超过 300 人,大部分达到了
100 ∶ 1 下,而中国“211”高校平均服务人数低于 500 的仅有 28.57%,平均服
务 500 人以上的“211”高校超过 50%;而一般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平均服务人
数 500 人以上的近 60%,50% 高校信息技术人员中以拥有本科和硕士学位的人
员较多,中级职称较多,但拥有博士学位比例呈下降趋势。高校数据中心建设需
要一支技术过硬、分工明确、精干高效,且能够处理应急事故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队伍,这关乎数据中心建设能否顺利开展。目前,全国有近百所高校设有信息安
全本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走上专业化道路。但是信息技术、信息安全及大
数据应用方面的人才仍然供不应求。大数据人才包括数据项目管理人才和数据分
析人才,目前大数据人才更是缺乏,中国高校 2016 年开始设置大数据专业并培
养人才。
五、缺乏共享机制
据国家信息中心和南海大数据应用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7 中国大数据
发展报告》显示,2016 年各地政府投资大数据项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
70% 以上是大数据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层面的软件开发不到 5%,呈现“重
建设,轻应用”问题。同样,这些问题也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高校大数据发
展三个阶段:管理为主利用为辅,管理与利用并重,管理为辅利用为主,现在仍
处于第一阶段,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利用”的问题。从高校教育管理现状看,现
有业务应用系统大多独立存在,系统间难以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海量数据得不
到科学管理和有效整合。原因是高校缺少统筹谋划,各教育管理部门在建设自己
的信息管理系统时各自为政,使用的软件系统和数据标准都不统一,形成一个个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