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9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39
第五章 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
各种数据之间不形成关联和同步更新。最后,各部门各单位各院系建设的后台数
据库,一旦发生数据变化,就可能造成旧数据的缺失。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面,
一些高校还在观望或消极等待,有的什么都想搞、什么都想抓,优势特色不明,
成果成效不突出。这一切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都是顶层设计不足。建立一个
流程化、可管理、可伸缩、高可靠、安全性、低成本、绿色节能的云化数据中心
势在必行。大数据时代,高校管理者也需要加强数据素养和数据能力,这样才能
对全校信息化建设有统一论证及科学规划。由于国内教育信息化建设前期缺乏统
一标准和统一规划,因此管理粗放,资源浪费严重,影响管理决策的准确性和针
对性,建立基于教育云的统一教育管理平台,是大势所趋。因此,高校要加强大
数据教育管理发展的统一规划,在高校教育管理系统建设中要引入数据流和业务
流(工作流)理念,构建基于数据流的工作流信息系统开发模式,使数据在各个
管理部门之间畅通流转。
二、缺乏资金保障
绝大多数学校认为学校的信息化投入还是比较高的,认为信息化投入很少的
仅占 4% 左右。尽管如此,还是有 66% 左右的普通全日制高校和 63% 左右的高
职高专院校认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相比较而言,“211”
院校的信息化程度投入很高。运行与维护成本高,资金已经成为中国高校大数据
教育管理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学校受经费限制,基本采取自维护的方式,这既
解决了部分资金不足问题,又培养了信息化人才。通过以网养网,保障运行经费,
业已达成共识,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有些高校已经尝试流量区分,对正常
的教学科研活动实施免费,以消除负面作用。这种积极尝试,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当然,开放办学,大规模优质有偿 MOOC 应该也是高校增收的另一途径,这一
切要求高校必须有长远的眼光和战略的思维。当前,在中国高校大数据教育管理
发展初期,有效的融资机制尚未形成之际,政府应担当起重要职能,加强对教育
发展的宏观调控,加大对高校大数据教育管理建设的资金投入。高校也可探索社
会 BOT 融资模式,PPP 融资模式,将大数据教育管理中某些建设的资金和经营
压力与社会力量分担,如网络、服务器、云平台及智慧宿舍等一些硬件建设项目,
吸引社会企业、非营利机构或营利机构进入共建,到项目特许期或专营期满后,
所有权和经营权转移给高校。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