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45
第五章 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
导,以业务流畅性为准绳,融合软件、硬件、服务,面向用户提供简单易用、明
确统一的集成化服务,以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推动学校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模式的
变革。高校在 IT 规划管理应用方面,要突出人与人、人与资源的高度融合,开
发一个统一的、无处不在的平台,可以简化管理任务,使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该平台是学校业务和“注册办公室”的扩展,并将成为高校的门户网站,为学生
提供持续易用的账户、课程表、登记材料、成绩和基本校园信息访问。它是传播
紧急信息状态的自动短信和语音广播;是集成校园、地方警察和医务人员的客户
端:是“商务知会”的扩展,能够实现账单支付、购票、买书、购物及财政账户
管理的无线交易;是“注册办公室”的扩展,有利于课程招生、学习过程的互动
和动态的成绩访问;是与校友和家庭保持联系的工具:是集培训和教师 / 员工访
问的统一平台;是传播校园信息的统一平台。高校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寻找一
种灵活的、可扩展的方式去替代老化的电信网络设备,同时,寻找对老化设备改
进策略,如简化支持、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帮助学校创收等。融合设备,如
iPhone 或 iPad,是课堂交互性的硬件设备,这些“综合背包”也将尽量减少学生
必须携带的学术工具,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师教学的可靠性,高校应推进这些
“综合背包”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二、坚持大数据教育管理发展原则
高校大数据教育管理发展涉及制度建设、平台搭建、管理模式、人才队伍建
设等,明确工作原则是其成功开展的前提和保障。高校大数据教育管理发展原则
主要包括“以人为本”的原则、扬长避短的原则及疏堵结合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高校大数据教育管理具有属人的特点,不论是建设大数据教育管理的物理设施
建设,还是大数据教育管理的软件系统开发应用,还是大数据教育管理的隐性文化
培育,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平台是基础,高校应完善大数据教
育管理的基础设施,构建学生的物理学习空间和网络学习空间,形成线上线下相融
合的立体化学习模式,这些物理设施要体现“用户至上”和“学生本位”的价值追
求。其次,高校大数据教育管理的软件系统在开发之初,就应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
的主动性、维护人的尊严为基本标准,以人的全面、自由和个性化发展为根本目标。
最后,高校大数据教育管理文化不是冷冰冰的数据理性,而应将人文关怀融于其中,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