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47

第五章  大数据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



             更好地实现战略既定目标所采取的措施。中国高校要加强大数据教育管理发展
             的顶层设计,就必须制订学校大数据发展战略规划,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庄子》一书对“梓庆”如此描述:梓庆削木为鑛,鑛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

             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将为鑛,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通斋)
             以静心。”梓庆做鑛,进山林选料时已经在脑海中勾画出鑛的模样,一旦进行雕刻,
             才能够胸有成竹、一气呵成。美国高校在此方面也有较好做法值得学习:马里兰
             大学 IT 规划的两大关键问题是资金来源及决策机制,在资金来源方面:其构建

             了全校性的以集中为主、适当分权的长效 IT 投资机制,以保证资金的高效分配
             和投资;在决策机制上,采取多群体参与的 IT 治理结构,从 IT 治理结构、多用
             户参与的 IT 评估体系(院系主任、行政主管、教师、研巧者、管理者、IT 员工、
             本科生代表、研究生)、CIO 身份与角色定位(既是高层级管理者又是教师的双

             重身份或能力)三个方面来解决。正是基于用户主导、各群体广泛参与、民主治
             理的模式,使得马里兰大学的“IT 战略规划”成为全校性的共同愿景,从而降
             低了在实施过程中来自用户的阻碍。高校大数据教育管理变革是一场“自上而下”
             的变革,这要求中国高校管理者在制订大数据战略规划的时候,要用战略的眼光、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开放协同的思维去行动。高校大数据教育管理发展要以建设
             “绿色、节能、智能、高效”的智慧校园为目标,对利益分配、资源统筹、平台
             搭建、治理结构、评价激励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和规划,要突出人与技术的深度
             融合,体现“大技载道”的技术智慧和技术人性,要激发各方参与积极性和主动

             性,最终促进高校教育管理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专门的教育信息管理机构是必要的,2012 年,教育部成立了“教育部信息
             化领导小组”。同年,教育部成立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用以指导全国教育信息化

             推进工作。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纲要》对教育信息化机制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在
             各级各类学校逐步建立教育信息化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明确一名分管领导
             担任首席信息官,全面统筹本单位信息化的规划与发展。要明确教育信息化行政
             职能管理部门、业务应用推进部门、技术支持部门等各主体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应

             用格局中的责任与义务,建立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问责机制,确保教育信息化
             的健康、有序发展。”从宏观上看,高校要将信息化、智慧化与现代大学治理紧
             密结合起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服务的深度融合。高校信息化领导机构



                                                                                    139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