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 -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P. 146
教育模式创新理论研究与实践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s
防止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在强大的技术理性面前被贬低、被异化。在高校大数据文
化建设中,一定要避免“大数据主义”的产生,要做到规避大数据负面影响而不否
定大数据正面作用,做到弘扬数据理性而不盲目崇拜数据。
(二)扬长避短原则
大数据的双重效应给中国高校教育管理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针对大
数据技术的双面性,高校在制定应对规划、战略、制度时要坚持扬长避短、趋利
避害的原则。发扬大数据在促进民主、平等、公正、自由的大学文化建设及科学
研究方面的优势,利用大数据的及时性、动态性及互动性等优势,营造新型师生
关系;利用大数据的预警性来判断教育管理动态趋势,做到防患于未然;利用大
数据的先进性,提升教育管理信息的安全性,从而保护师生隐私和数据财产不受
非法侵犯。当然,对于大数据可能产生的隐私泄露、人之异化及数据霸权等消极
影响也要提前防范。
(三)疏堵结合原则
在文化多样性的信息时代,大数据技术利用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空
前挑战,特别是西方多元价值及美国推崇的“普世价值”,将借助大数据、网络
等现代技术载体快速传播和渗透到中国高校师生中。针对西方政治、文化及思潮
的入侵,中国高校要坚持疏堵结合的原则,宜疏则疏、宜堵则堵。利用大数据技
术的互动性和及时性特点,对一些不良文化观念进行疏导,做到因势利导,为管
理者和被管理者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和机制,而不能简单地围追堵截。殊不知,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封堵的方式将会适当得反,最终反而会导致欲盖弥彰。但是,
对于违反中国基本制度、基本国策等的错误行为和思想,必须利用大数据技术的
预警性优势,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大数据教育管理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具有长远性、战略性、科学性的特点。科学的大数据发展规划(IT
发展规划)、完善的大数据发展机制(IT 发展机制)及民主的治理模式,是马
里兰大学大数据教育管理成功的重要原因,这对中国高校大数据教育管理有着重
要的启发意义。
(一)制订战略规划
高校大数据教育管理发展战略规划是高校在现有条件和未来条件下,如何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