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快乐高效学语文
P. 73

下段叫下阙,也有三至四阙的。

                 3. 整体感知,明晰大意(5 分钟)。
                 ①听读课文,批注,整体感知。
                 ②自由朗读,根据注释疏通词意。

                 4. 精读品味,领会内涵(7 分钟)。
                 苏轼在这首词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来?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
             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 41 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

             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一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
             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

             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
             精神。
                 5. 个性阅读,指导交流(10 分钟)。

                 ①赏析指导。
                 1)研究小序。交待时间,“丙辰中秋”,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背景,
             “欢饮达旦”;题旨,醉后抒怀“兼怀子由”,前者是主,后者是辅。

                 2)内容赏析。
                 ②写法探究。                                                                    快乐高效学语文

                 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
                 首先,立意,构思,奇逸飘渺,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缥缈的幻想世界,
             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

             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
             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其次,以月为主线,使情,景,理融会贯通起来,是本篇的又一突出特色。

             上片开头,由月展开思索,通过连续发问,表现对超脱出世的向往。下片亦由月
             生情,用月的阴晴圆缺,比赋人间的悲欢离合。全篇以月成景,由月生情,又

             以月明理,寄寓着词人的人生理想,也使得本篇显得境界高远,意味深长,情味
             厚重。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