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9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249

第十二章  生态文明建设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


             掌握更多的环境保护知识,但是却往往单一乏味,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

             扣,不利于学生环境保护情感、道德感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等的培养。环境教育是
             一种在环境中,具有跨学科性、综合性的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
             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学生情绪情感体验,注重实践性。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

             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环境教育要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环境教育要以培
             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独特的审美,树

             立学生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为
             目的,因此也应发掘与运用相匹配的教学方法。
                 户外教学法,大自然是哺育和滋养人类的共同母亲,亲近大自然,投向大自

             然的怀抱,学生感受和欣赏大自然的过程中领略大自然独特的美,产生对大自然
             深刻持久的爱,美与爱会让学生自觉地从内心生发对自然生态环境爱护与关怀的
             情感。学生在内心深厚的生态情感的指引下,自觉地朝着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

             方向,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情境教学法,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由于
             时间、教学任务等的限制不能进行户外教学活动所带来的遗憾,一方面教师在
             课堂上易于操作,节省时间,可以有效地促进环境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情

             境教学法使知、情、意、行融合在一起有助于进行情绪和情感的体验,通过展示
             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的图片、视频等,通关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形成“心理场”

             作用于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内心的情绪,对于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情感具有
             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时要利用图画、视频、实物展示、
             音乐渲染、表演体会以及言语渲染创设情境,再通过优化情境,达到良好的教学

             效果。问题中心教学法,问题中心教学法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辨析和整合资料
             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思维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知识得到扩充,而且与现实紧密

             相连,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唤起了情感道德体验,增强了学
             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决心为生态文明建设尽一分
             力量。

                 (四)严格遵循教学原则,实现高效教学
                 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遵循渗透原则,掌握渗透的程

             度。如果是为了渗透而渗透,那么渗透会流于形式,达不到渗透的效果,如果渗
             透过度,便会本末颠倒,因此一定要遵循渗透原则。


                                                                                    237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