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8 -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P. 248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足,不仅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教师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环境教育因其自

            身综合性,全面性以及跨学科性的特点,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有着更高的要求。我
            们处于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在平时日常生活以及教学活动中能接触的信息量非常
            之广,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主动学习有关环境保

            护、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等方面的知识,与时俱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抱着
            终身学习的心态,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成为不断进步的复合型教师。例如,生态

            文化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下的环境教育通过教育这
            一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具备生态化的人格的公民,环境教育要想取得成效要兼顾
            输入型教育与养成教育,这种养成教育便是环境教育植入生态文化。我国古代优

            秀的生态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阅等方
            式主动学习中国古代生态文化思想,在小学语文渗透环境教育中根据课文内容适
            时适度地加入环境忧患意识的内容。

                (二)自主挖掘教材内容,研究设计意图
                从访谈中我们得知,有的教师表示在教材中找不到适合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和关键点,这是由于教师没有深度挖掘与研究教材内容造成的。一些教师在教学

            设计以及课堂教学中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的讲授,懒于思考,不去钻研,养成
            了教育惰性,长此以往不仅满足不了学生发展需要,而且阻碍了教师专业性的发

            展。因此,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教育方面的
            内容,体会到环境教育对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社
            会责任感,促使教师结合课标要求,国家政策,积极主动挖掘教材,思考每一篇

            课文,每一张插图,每一项活动设计存在的意义,研究编写者的意图,将课文中
            隐含的环境教育内容发掘出来结合课文内容适度的渗透,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结合环境教育特征,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学目的,取得理想教学效果所必须运用的方式。教
            师选择并运用适合学生学情和年龄阶段的教学方法,这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

            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而且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者要根据不
            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已有知识水平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

            实施环境教育主要采取渗透式教学模式,环境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中去,环境教育
            的渗透很可能沿用学科惯用的教育方法,如最常见的讲授法。这种方法帮助学生


            236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