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音乐教育中的美育教育
P. 27
第一章 美学与美育
发展的宽度也在不断提升。《尚书 • 尧典》中记载,在尧继位之后,其所做的第
一件事就是规划天地四方,并且命令四神分别守候在天地的四方,这种空间上的
格局,就形成了我国古代文化发展传承中的四方定位。同时在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过程中,对于美的理解和美的诠释在不断地转变,使人们在进行美学文化的精神
传达过程中,具有了更加高深的文化发展传承体系。
2. 增加文化深度
文化的发展是现代化社会发展传承的重要性因素,纵观我国文化发展传承的
转变脉络可以看出,在我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对于文化发展传承中的构建因
素在不断完善。这种文化发展传承形式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文化发
展的大体性转变方向。可以说在文化发展传承体系的应用构建下,很大程度上将
我国文化发展的深度拓展,并且形成了文化传承发展的独特性发展审美精神。比
如老子认为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按照这种美学精神传达的元素,认为在现代
化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万物发展都是环环相对,生生相惜的。这种状况下,只
有注重对文化发展传承中的审美趋势发展变化,才能够预测文化发展美学因素形
成的方向,保障文化的深度传承能够增加。
四、中华现代美学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一)美学发展与美学精神传承的关系
美学发展有利于人的精神层面提升,在美学发展中,人可以从多个层面感受
到艺术的魅力,通过美学发展还可以提升艺术修养。美学在发展中,理论不断丰
富,产生了多种艺术理论,从而反作用推动了美学的再次发展。在美学发展的过
程中,美学精神的传承是美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美学精神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所以必须通过美学发展的方式加以传承。美学发展有利于传承美学精神
这一点,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 • 种谷》就是一个很好的佐例。在《齐民要术 •
种谷》中里面许多内容不仅体现传统农学的形式美,而且贾思勰的种植思想中就
包含有中华传统美学精神内核。贾一直坚持的农业发展要“顺天时、量地力”和
“因地制宜”思想,就紧紧契合了中华传统美学精神,凡事既‘无为’而又‘有
为’,既顺应天时地利之自然关系,又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
由此看来,传统美学精神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积累和沉淀的结果,是中华
民族艺术中的瑰宝,传统美学精神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在当
前的变革中,美学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美学在发展中要意识到发扬和传承传统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