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6 - 经营和谐家庭实现幸福人生——社区社会情感学习与实践课程导读手册
P. 66
经营和谐家庭 实现幸福人生
—社区社会情感学习与实践课程导读手册
背离的同一性,形成了社会不予承认的,反社会的或社会不能接纳的危险角色。
为什么青年人在不能获得积极的同一性时要选择消极的同一性呢?埃里克森
说,因为他“宁可成为一个无名小卒,或者成为臭名昭著的大人物,或者成为某
个的确已经死了的人—总之,它们是经过自由选择的角色—而不愿意成为一
个不太像样的人”。如果青年人在这个阶段中获得了积极的同一性而不是角色混
乱或消极的同一性时他们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使忠
诚得到持久和保证的能力,尽管不可避免地存在价值体系的各种矛盾。”
前面四个阶段为儿童提供了形成“同一性”的“材料”。在这个阶段,个人
必须同化这些材料。“同一性”的形成标志着童年期的结束与成年期的开始。从
这时起,生活是对自我同一性的彻底表现。既然个人“知道他或她是什么人”,
生活的任务就是引导“那个人”完满地度过人生的其余阶段。
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冲突和需要变化的脉络,安全感—自主
感—主动感—自我效能感—同一感,是一个对世界感知、试探、确认的过程。父
母抚育孩子,也是一个从纵向的依赖和被依赖、教导被教导的关系向平等尊重的
平行关系发展的过程。把孩子当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当自己的一个附属,是父
母最需要觉察的。因为一旦你认为孩子是你的附属,或者是你自己的一部分,你
会把自己的需求当作孩子的需求,把自己的期望当作孩子的期望,从而渐渐形
成控制孩子行为的纵向关系,在孩子很弱小的时候,孩子需要边界感的时候,父
母根据社会准则或者自己的价值观念教养孩子,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孩子有自
主意识的开始,父母就需要意识到,TA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意识、思
维、判断、情感,父母不能用自己的来代替孩子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terrible two阶段,孩子已经有了自主意识,是人生中的第
一个叛逆期。这个期间,孩子的口头禅是“不”,不管父母让他们做什么,都是
“不”,或者一言不合就哇哇大哭、满地打滚,时刻用言语和行为挑战父母的耐
心。父母需要懂得,“不”的背后代表着孩子的成长。因为在婴儿前期,孩子没
有办法和母亲分离,会认为“我就是妈妈,妈妈就是我”,也会认为所有人都和
他一样,即他口渴想喝水,别人也想喝水。而在婴儿后期,孩子开始把自己和母
亲分化,并用各种手段来试探和挑战自己和他人的差异,体验独立感和期望与现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