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2 - 地铁轨道施工技术
P. 152

地铁轨道施工技术



                道床浇筑过程中应分层、水平、分台阶浇筑,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
            混凝土振捣时采用快插慢拔方式,各部位振捣时间不得小于 25~30s,直至混凝
            土表面不再下降为止。浇筑完成后初凝之前进行收光抹面,收光次数不得小于 3

            次,每次抹面的间隔不宜过长,直至表面平整光滑,达到设计规范要求。
                道床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入模方式可采用天泵或者地泵输送,用插入式
            振捣器振捣,人工抹面。浇筑时应设防护罩,防止道岔扣件、滑床板等被污染;
            抹面时及时清理掉钢轨、岔枕、扣件和滑床板上的混凝土残渣。

                浇筑时不得振动道岔钢轨和岔枕,防止道岔几何尺寸变化,每浇筑一组道岔
            取混凝土试件一组,与整体道床同样条件下养生 28 天作强度试验,试验强度应
            符合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八)道床养护

                混凝土浇筑 12h 后,采用洒水覆盖的方法进行养护,要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
            状态,养护应保证有 14 天时间。混凝土强度达到 5MPa 后方可拆模 ; 达到设计
            强度的 70% 后,轨道上方可载重、行车。
                (九)施工控制要点

                道岔尖轨是道岔的薄弱环节,长轨枕道岔尖轨施工时要确保道岔左右侧尖轨
            在同一平面内,不然尖轨容易损坏,危及行车安全。
                交叉渡线道岔精调是施工的重要环节,施工时要加强控制,确保其纵断面和
            平面位置符合要求。道岔按设计图铺设,并符合下列规定:

                里程位置:允许偏差为 ±15mm。
                导曲线和附带曲线:导曲线支距允许偏差 1mm,附带曲线用 10m 弦量连续
            正矢差允许偏差 1mm。
                轨顶水平高程:全长范围内高低差不大于 2mm;高程允许偏差 ±1mm。

                转辙器必须扳动灵活,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其间隙不大于 1mm。尖轨尖端
            处轨距允许偏差 ±1mm。
                护轨头外侧至辙叉心作用边的距离为 1391mm;允许偏差 0~+2mm,至翼轨
            作用边的距离为 1348mm,允许偏差 0~2mm。

                轨面平顺,滑床板在同一平面内。轨撑和基本轨密贴,其间隙不大于 0.5mm。
                道岔的精度调整合格后固定牢固,及时浇筑整体道床混凝土。
                新铺道岔临时使用时,使用转辙器设备,不用撬棍扳道或用其他方法支顶尖轨。



            ·140·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