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7 - 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施工
P. 227

第六章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全过程风险动态分析与反馈设计方法研究




               1.0m×1.0m。② K95+900~K95+6K6 公的超前管棚出增加 φ50mm 超前小导管,规格
               及型号与原设计图纸相同,仰角 45°,纵向每排间距为 4.0m,共增加四排,与原设
               计超前支护形成小三角支撑,以稳定围岩。更改后的进洞超前支护,如图 6-25 所示。

               更改后的支护参数更加符合开挖的实际情况,对于降低开挖风险、确保施工安全起到
               重要作用,事实也证明更改支护参数后,开挖比较顺利,没有发生不安全事故。
                   第二,至 2008 年 4 月,石猴岭隧道目前左线上台阶开挖至 ZK096+295,右线

               开挖至 K096+316,左右围岩均为Ⅲ级,岩质较硬,整体性较好,节理裂隙较发育。
               但是通过近期的监控量测资料发现:①隧道左线距掌子面 8m 范围内、右线距掌子
               面 10m 范围内及右线 K096+240~K096+245 段有渗水现象,且渗水量较大,呈股状,

               水质清澈,无夹泥沙现象,沿节理裂隙发育,洞内渗水段地表积水状况见图 6-26。
               ② K096+240~K096+245 段爆破开挖后未见渗水现象,该处有一节理,走向几乎与隧

               道走向垂直,4 月 11 日 ~12 日降雨后,该段沿节理面开始出现渗水情况,且渗水量
               逐渐增大。③从地质平面图可以看出:在里程桩号 096+340 处有一汇水沟谷,走向
               几乎与隧道走向垂直,见图 6-27 箭头标示位置。岩层走向与隧道轴向成 45°角,倾

               角为 53°,埋深约为 100m(从地质纵断面图得出),该沟谷位置与目前隧道掌子面
               渗水位置几乎重合。通过以上条件计算可知:沟谷地表处节理沿水平方向向东延伸约

               75m,与掌子面桩号重合。
































                                    图 6-24 石猴岭隧道右线进洞口地质状况


                                                                                         • 215 •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