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陈永青小草书谱
P. 100
陈永青小草书谱 Chen Yong Qing Xiao Cao Shu Pu
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
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
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
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
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譬夫绛树青琴,殊姿共艳;隋殊和璧,异
质同妍。何必刻鹤图龙,竟惭真体;得鱼获兔,犹恡筌蹄。
今译:《易经》上说:“观看天文,可以察知自然时序的变化;
了解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可以用来教化治理天下。”何况书法的
妙处,往往取法于人本身容貌的特征。假使笔法运用还不周密,其
中奥秘之处也未掌握,就必须经过反复实践,发掘积累经验,启动
心灵意念,以指使手中之笔。学书须懂得使点画能体现情趣,全面
研究起笔收锋的原理,融合虫书、篆书的奇妙,凝聚草书、隶书的韵
致。体会到用五材来制作器物,塑造的形体就当然各有不同;像用八
音作曲,演奏起来感受也就兴会无穷。若把数种笔画摆在一起,它们
的形状多不相同;好几个点排列一块,体态也应各有区别。起首的第
一点为全字的范例,开篇的第一个字是全幅准则。笔画各有伸展又不
相互侵犯,结体彼此和谐又不完全一致;留笔不感到迟缓,迅笔不流
于滑速;燥笔中间有湿润,浓墨中使出枯涩;不依尺规衡量能令方圆
适度,弃用钩绳准则而致曲直合宜;使锋忽露而忽藏,运毫若行又若
止,极尽字体形态变化于笔端,融合作者感受情调于纸上;心手相
应,毫无拘束。自然可以背离羲之、献之的法则而不失误,违反钟
繇、张芝的规范仍得工妙。就像绛树和青导这两位女子,容貌尽管不
同,却都非常美丽;随侯之珠与和氏璧虽然本质不同但都很美妙。何
– 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