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3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233
• 第七章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土壤质地较黏重,含水量高,可以采用秸秆半量或少量还田(秸秆覆盖率保证在
30% 以上)结合苗带深松或旋耕耕作,降低播种期土壤冷湿等负面影响。西部地
区多为质地较为疏松的砂土,可以采用秸秆全量覆盖免耕还田。北部地区春季温
度较低,可以采用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作技术,加快苗带土壤升温散墒,为玉米
提供一个适宜的苗床环境。对于风力较大的地区,可以选择适当留高茬,增加秸
秆粉碎长度,以减少秸秆损失,更好的保水保土。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东北年
际间气温、降水变化较大,可根据天气预报进行秸秆覆盖模式的选择,播种期降
水丰富时,可采用秸秆覆盖条耕的方式,促进苗带土壤提温散墒;干旱年份,可
采用秸秆覆盖还田免耕的方式,以保证耕层土壤有好的墒情。技术模式要适应当
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
(二)加强农机研发,消除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推广瓶颈
目前,东北地区已经总结出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条带耕作的相关技术规程,
但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需要高效可靠的农机为前提。政府应加强农机市场管理,
提高市场规范程度和准入标准,增强农机配件的通用性,降低农机维修成本,努
力实现技术的行业标准化。当前我国秸秆覆盖还田机械中,免耕播种机技术已趋
于成熟,但条带耕作机械(条耕机 / 条旋机)研究刚刚起步,亟须引进和开发适
宜我国生产规模和种植模式的条带耕作机械。同时,应尽快推进农机与现代信息
技术和数字农业技术的结合,完成免耕播种、精准施肥、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升级
换代。
(三)整合各类资金补贴,惠民利民
为加快秸秆覆盖还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民采用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的积
极性,应综合考虑各项耕作补贴政策,对保护性耕作适宜区域进行区划,不同地
区结合当地实际生产情况,采用不同的补贴政策,在适合秸秆覆盖还田的地区加
大对秸秆覆盖还田的资金补贴力度,相应减少其他农事作业的补贴,将秸秆覆盖
还田技术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考核标准之一。完善补贴流程,简化申报核验
程序,提升补贴下放速率,解决补贴难申请、下发慢的问题,真正做到惠民利民。
(四)加大管理、宣传力度,提高农户认知
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是提升土壤抗灾害能力、保护东北黑土地,实现东北地区
玉米可持续生产最为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的重要途径。政府和高校之间应加强合作,对相关技术规程及秸秆覆盖技术的生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