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7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237
• 第七章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素酶能够加快作物秸秆转化成有机肥的速度,提升作业效率。②过腹还田。对收
割完成的秸秆进行青贮、氨化等工艺处理,并与喂养家畜的饲料进行混合,将获
得的家畜粪便作为肥料并在土壤中施入。饲用价值较低的小麦、棉花秸秆不适宜
该项技术的应用。③烧灰还田。将收割完成后的作物秸秆在田间放置,以直接点
燃或者辅助燃料点燃的方式完成烧灰还田处理,此项技术可以满足将秸秆在土壤
中全部翻入要求,但秸秆燃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将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影
响,且威胁人体健康,以及存在火灾隐患;所以相关部门严令禁止焚烧秸秆。
(三)秸秆还田技术演变第三阶段
1. 技术特点
21 世纪初期,由于各类型肥料施用量未得到严格把控,导致土壤板结酸化、
土壤结构被破坏及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愈加突出,致使这一阶段我国面临着严峻
的粮食安全形势。秸秆还田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同时
使得秸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随着培肥措施在农业生产中深入推广,并在先进科
技手段支持下,研究出炭化还田技术,能够起到对土壤中含有的碳素进行封存的
作用。
2. 秸秆还田技术应用要点
秸秆还田技术演变第三阶段,由于受到外部多方因素影响,使得土地资源出
现较为严重的污染问题,与农业种植技术应用不合理、肥料随意滥用等有着一定
关系。因此,该阶段的秸秆还田技术发展注重与其他先进技术相互融合,其目的
是改善当前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尽可能避免大量焚烧秸秆,将其最大化利
用,将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价值最大程度显现。该阶段秸秆还田技术应用要点,主
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秸秆直接还田技术
①粉碎还田。利用机械设备完成作物收获与秸秆粉碎处理,并以机械化方式
将粉碎处理后的秸秆在田中均匀施撒,再进行旋耕或深翻还田。②高茬还田。基
于机械化方式收割作物,作物留茬高度不应低于 35cm,其中水稻作物留茬高度
不应超过 20cm。对下一季作物进行播种时,玉米季小麦秸秆可选用旋耕或深翻
等方式进行还田处理。③覆盖还田则是在农田表面直接覆盖被粉碎后的秸秆即可。
④埋沟还田。待作物收获完成后,通过开沟机在农田指定位置开挖用于填埋秸秆
的坑沟,并将粉碎处理后的秸秆在开挖好的沟中进行填埋,同时做好与上一季作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