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5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235
• 第七章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最佳,同时可将适量的氨水在沤肥坑内添加,其目的起到加快肥料发酵的作用。
②堆肥还田。将秸秆、动物粪便及泥土在平地处同样以分层的方式对其进行堆放,
厚度比例同沤肥还田方式一样,在所堆放的肥料中添加水或氨水,以此来加快秸
秆熟化速度,并利用黑泥在堆料四周进行密封,创建一个良好的发酵环境。③过
圈还田。将玉米秸秆按照指定规格(3~6cm)进行切割,以 1 ∶ 4 的厚度比例与
泥土分层堆放在圈养动物的地方进行腐熟处理,季节不同,过圈还田的方式选用
也各不相同,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2)秸秆直接还田技术
①粉碎还田。将收集到的秸秆通过收割机进行粉碎处理,并将其抛洒在农田
中。②高茬还田。距离秸秆根部 30cm 处对其进行收割,再以直接翻耕或者重型
耙灭的方式完成对该处农田的整地处理。③将通过机械设备收割完成的作物秸秆
在田埂处堆置,堆置量为总收割量的二分之一,剩余部分在田中间均匀散开,对
其翻压处理,待播种结束后,再将堆置在田埂处的秸秆在农田上覆盖。④整秆还田。
待田间玉米成熟后,不作秸秆收割处理,直接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深翻还田处理,
待整秆还田处理完成后,将适量的氨水或者碳酸氢铵在土壤中施撒,以此对土壤
的碳酸比进行调节,达到为微生物繁殖提供所需养分目的,加快秸秆腐解速度。
(二)秸秆还田技术演变第二阶段
1. 技术特点
20 世纪 90 年代,化肥成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肥料之一,是提高农作物
产量的重要肥料,使得秸秆产生量也逐渐增多。据相关数据统计,相较于英美国
家的秸秆产生量,我国秸秆资源总量遥遥领先。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石化燃料、
煤炭成为该阶段农村生活主要燃料供应,再加上受到沤肥场地条件局限,秸秆不
再作为薪柴来使用,无控制焚烧、随意丢弃成为当时农村处理秸秆常用的方式。
秸秆焚烧对周边环境有着较大的污染影响,并极易引发火灾事故。为解决秸秆资
源浪费问题,以及消除秸秆还田技术盲目性应用现象,相关人员就秸秆直接还田
与间接还田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对秸秆直接还田时间、使用
量、粉碎程度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指标加以明确,并建议在农作物 1 年 2 熟、
1 年 3 熟的南方地区做好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推广,平衡南北方地区秸秆还田技术
发展程度。另外,从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与研究效果来看,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也从
原有的人工还田与小型机械设备还田方式逐渐转向为大型机械设备秸秆还田的技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