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4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234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Crop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igh-yield Pathways
态经济效益进行大力宣传,选择先进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进行技术示
范,组织大规模玉米高产竞赛活动、培训会、农民经验交流会等,对技术推广有
一定贡献的农民给予相应奖励,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辩证地看待秸秆覆
盖还田技术,不能将单项技术与产量直接挂钩。建立保护性耕作的调查统计机构,
为民众提供公开可靠的推广应用情况。建议将秸秆覆盖还田的推广工作写入各级
政府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财政收支情况和民主评议等评估指标进行绩效考核。
第三节 农作物秸秆间接还田技术
一、秸秆还田技术演变历程
(一)秸秆还田技术演变第一阶段
1. 技术特点
20 世纪 70—80 年代,“地多肥少”是该阶段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农
作物秸秆作为改善农田土壤营养成分的重要肥源,将其施入农田中,可以达到增
产目的。北方旱地的小麦与玉米种植区是该项技术研究与推广主要地区,秸秆直
接和间接是该阶段使用的主要秸秆还田方式。由于当时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
所以采用秸秆间接还田为主与直接还田为辅的方式;将泥土、动物粪等与作物秸
秆进行混合,再将经过沤肥与堆肥处理后的肥料在农田中施撒。初期阶段相关人
员主要以秸秆还田为土壤提供养分供给效果是否可以促进作物增产作为此项技术
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收集与分析初期阶段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相关资料,秸秆还
田技术应用普遍集中在北方地区,虽然机械粉碎还田技术、秸秆覆盖还田等直接
还田技术应用取得一定成就,但此项技术在南方地区的应用研究仍不够深入,某
种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秸秆还田技术系统性发展。
2. 秸秆还田技术应用要点
秸秆间接还田技术、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是该阶段农业领域研究中关注的重点,
技术应用要点,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秸秆间接还田技术
①沤肥还田。在农田边位置处,开挖长度为 6m、宽度为 4m 及深度为 1.5m
的沤肥坑,依次分层堆放秸秆、动物粪便及泥土,分层堆放厚度比例 5 ∶ 2 ∶ 3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