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0 -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P. 240

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
            Crop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High-yield Pathways


            可明显增加可溶性成分和可消化吸收的成分,饲用价值提高。但是,秸秆的膨化
            处理必须要有专门的设备,由于设备投资较高,很难实现生产中大范围的应用。
                3. 蒸汽爆破

                蒸汽爆破通常采用高压饱和蒸汽在温度 160℃ ~240℃(对应的压力为
            600~3400kPa)条件下处理原料,时间维持几秒钟到几分钟,之后释放压力。蒸
            汽爆破过程中,高温高压加剧了纤维素内部氢键的破坏和有序结构的变化;原料
            中的半纤维素会释放出有机酸,如乙酸和糠醛酸等;蒸汽预处理过程中细胞间的

            木质素也出现了熔化,并部分分解。蒸汽预处理过程中,由于木质素会发生缩合
            和沉积现象,使得其对纤维素酶有着较高的非特异性吸附,降低了原料的纤维素
            酶的消化性。Boonterm 等研究发现,秸秆进行热蒸汽爆炸预处理,其纤维素纤
            维极度分解,导致纤维直径和长度显著降低。与化学提取处理相比,蒸汽爆破对

            生态毒性的影响显著降低,纤维产量更高,并且热蒸汽爆炸过程受环境影响较小。
            然而,热爆炸过程的能量消耗是需要改进的主要问题。此外,高压短时间处理工
            艺对设备的要求非常高,设备结构复杂,投资费用高。
                (二)秸秆的化学预处理

                1. 稀酸预处理
                稀酸预处理是将秸秆浸泡在稀酸溶液中,或将酸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喷洒到秸
            秆上,然后加热到 140℃ ~200℃并反应一定时间(几分钟到 1 小时)。采用稀硫
            酸等酸性物质处理秸秆,可将一部分半纤维素水解为单糖,又可打破半纤维素和

            木质素对纤维素的包覆,使纤维素更易被酶解和消化,从而提高秸秆的降解率。
            Kootstra 等研究发现,小麦秸秆在 170℃,经稀马来酸和酶水解 50min 后,小麦
            秸秆的葡聚糖和木聚糖几乎可以完整的转换。Zu 等研究发现,玉米秸秆经稀盐
            酸和石灰两步预处理可以去除部分半纤维素,改变交联木质素结构与去除部分木

            质素。张建辉等研究报道,当硫酸质量分数为 5.00%,水解时间为 150min,水
            解温度为 120℃时,麦秸水解液中还原性糖产率可达 83.30%。惠文森等研究发
            现,用稀硫酸催化水解稻秸半纤维素,控制固液比为 1 ∶ 10、稀硫酸质量分数
            为 25.00%、反应温度为 95℃和反应时间为 3h 时,10g 稻秸粉末水解得到的总还

            原糖量达到 2.704g,总还原糖收率达 94.90%。Lee 等研究发现,稻草在 1% 稀硫酸、
            160℃下预处理可提高其水解和发酵后还原糖和乙醇产量。稀酸预处理后的原料
            中仍有大量的木质素,不利于物料的酶解,酶解纤维素还会增加纤维素酶的用量。



            ·228·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